比喻志向远大,有抱负的人。
不是长期蛰居池塘中的小动物。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终究要做大事。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子建怀才抱智,终非池中物;若不早除,必为后患。(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
等闲之辈
非池中物作谓语、宾语;指人有抱负。
查看更多
非fēi(1)(名)错误;不对:明辨是~。(2)(副)不合于:~法。(3)(动)不以为然;反对;责备:~难。(4)(副)不是:~卖品。(5)(副)表示否定;跟“不”呼应;表示双重否定;意思是一定要这样:~下苦功不可。(6)(副)必须;偏偏;不行:~他莫可。
池读音:chí池chí(1)(名)护城河。(2)(名)池塘:游泳~。(3)(名)旁边高中间洼的地方:花~。(4)(名)池子。(5)(名)姓。
中读音:zhōng,zhòng[ zhōng ]1.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中心。当(dàng)中。中原。中华。
2.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中。房中。中饱。
3.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中辍(中途停止进行)。中等。中流砥柱。
4.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在研究中。
5. 特指“中国”:中式。中文。
6. 适于,合于:中看。
物读音:wù物wù(1)(名)东西:~品|宝~。(2)(名)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议。(3)(名)内容、实质:言之有~。
他母亲很迷信,小时候请人给他算过命。说这孩子有贵人之相“,非池中物”,长大了要做一番大事业。
他绝非池中物,你看那鹤立鸡群的样子,是如此的出类拔萃。
著名画家徐悲鸿曾受困于上海,但他非池中物,最终取得了成功。
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
子建怀才抱智,终非池中物;若不早除,必为后患。
大哥莫沉郁,以大哥之能,终非池中物,定有旋乾转坤之日!
神躯封印,被贬下凡,但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
今若纵之,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更何况我看出你终非池中物,他日蜕变如何,真的很难说……我实在下不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