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疎林”。
⒉ 修剪林木的枝条。
引南朝宋谢灵运《昙隆法师诔》:“开石通涧,剔柯疏林。”
⒊ 稀疏的林木。
引唐王昌龄《途中作》诗:“坠叶吹未晓,疏林月微微。”
明刘基《小重山》词:“城上高楼接海赮,疎林藏不尽欲栖鸦。”
潘漠华《草野》一:“晨光透过疏林,金黄的,灿烂的,在漠漠的大地上跳舞。”
疏shū(1)本义:(动)清除阻塞使通畅;疏通:(动)清除阻塞使通畅;疏通(2)(形)事物之间距离远;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大:~林|~星。(3)(形)关系远;不亲近;不熟悉:~远|生~。(4)(动)疏忽:~于防范。(5)(形)空虚:志大才~。(6)(动)分散;使从密变稀:~散。(7)姓。(8)(名)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条陈:上~。(9)(名)古书的比“注”更详细的注解;“注”的注:《十三经注~》。
林读音:lín林lín(1)(名)成片的树木或竹子:树~|竹~|山~|防风~。(2)(名)聚集在一起的同类的人或事物:艺~|碑~。(3)(名)林业:农~牧副渔。(4)(名)(Lín)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