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仁爱之心。
引《孟子·离娄上》:“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於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南朝梁陶弘景《周氏冥通记》卷二:“涉乎仁心者必宜断之以成性。”
宋司马光《马病》诗:“羸病何其久,仁心到栈频。”
明沉受先《三元记·秉操》:“他身如泥塑,秉烛到天明。他一点仁心认得真。”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父下凡诏书二》:“胞所奏极是,真真天父爱善恶恶,慈祥审慎之仁心也。”
仁爱的心。
1. 一种道德范畴,指人与人相互友爱、互助、同情等:仁义(a.仁爱与正义;b.通情达理,性格温顺,能为别人着想)。仁爱。仁政。仁人志士(仁爱有节操的人)。仁义礼智(儒家的伦理思想)。仁至义尽。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2. 果核的最内部分或其他硬壳中可以吃的部分:核桃仁儿。
3. 姓。
心读音:xīn心xīn(1)(名)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也叫心脏:~博|~跳。(2)(名)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思|~得|用~|谈~|一~一意。(3)(名)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圆~|重~|灯~。(4)(名)二十八宿之一。
他送给张医生一块牌匾,上面写着仁心仁术四字,表扬张医生医德高尚,医术精湛。
也许还有些美德,它们的确怀有仁心。
市人民政府送给李老医生一块仁心仁术的匾额,以表扬他从医六十年。
王海波医者仁心,这个对我们也很震撼,看到那也很震撼。
其言甚忠,其行甚平,其志无私,施不在多,静而寡类,庄而安人,曰有仁心者也。
无论何事,晚辈定当秉公持正,仁心以对。
陈元、梁少仁心下惧怯,不敢再动手,退回原来位置乖乖站好。
莫道人间尽沧桑,妙手仁心针下藏。
仁善学德,仁孝行德;仁和尽德,仁爱美德;仁慈大德,仁礼扬德;仁者立德,仁心树德;仁义怀德,仁让好德;仁厚懿德,仁贤明德!
严而有礼,宽而有度。智而勿滑,张而勿扈。不骄不媚,不悭不贪。志高凌云,节高拒浊。信诚同塑,仁心迁善。德筑宏阜,修身律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