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map    Baidunews

德音


德音的词语
德音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善言。《诗·邶风·谷风》:“德音莫违,及尔同死。”郑玄 笺:“夫妇之言无相违者,则可与女长相与处至死。”后亦用以对别人言辞的敬称。《魏书·宗钦传》:“足下兼爱为心,每能存顾,养之以风味,惠之以德音。”唐 韩愈《高君画赞》:“遗书一张,德音不忘。”鲁迅《书信集·致许(.好工具)寿裳》:“倘能先赐德音,犹所说豫大庆。”
2.犹德言,指合乎仁德的言语、教令。《国语·楚语上》:“忠信以发之,德音以扬之。”
3.用以指帝王的诏书。至 唐 宋,诏敕之外,别有德音一体,用于施惠宽恤之事,犹言恩诏。汉 桓宽《盐铁论·诏圣》:“高皇帝 时,天下初定,发德音,行一切之令,权也,非拨乱反正之常也。”唐 白居易《杜陵叟》诗:“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宋 曾巩《英宗实录院申请》:“乞下三司,令自 嘉祐 八年四月至 治平 四年正月八日已前,应虫蝗、水旱、灾伤及德音赦书蠲放税赋,及蠲免欠负,并具实数,供报当院。”《平山冷燕》第十六回:“却又不知向何方流荡,竟无跡迹,以辜朝庭德音。”
4.指朝廷所定的正统音乐。《礼记·乐记》:“天下大定,然后正六律,和五声,弦歌诗颂,此之谓德音,德音之谓乐。”
5.好名声。《诗·豳风·狼跋》:“公孙硕肤,德音不瑕。”朱熹 集传:“德音,犹令闻也。”《诗·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德音不已。”晋 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叙》:“高勋著於盟府,德音被乎管絃。形器虽沉鑠於渊壤,美谈飘颻而日载。”明 何景明《古怨诗》之二:“所重在德音,容色安足恃。”

引证解释:

⒈ 善言。

引《诗·邶风·谷风》:“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郑玄笺:“夫妇之言无相违者,则可与女长相与处至死。”
后亦用以对别人言辞的敬称。 《魏书·宗钦传》:“足下兼爱为心,每能存顾,养之以风味,惠之以德音。”
唐韩愈《高君画赞》:“遗书一张,德音不忘。”
鲁迅《书信集·致许寿裳》:“倘能先赐德音,犹所说豫大庆。”

⒉ 犹德言,指合乎仁德的言语、教令。

引《国语·楚语上》:“忠信以发之,德音以扬之。”

⒊ 用以指帝王的诏书。至唐宋,诏敕之外,别有德音一体,用于施惠宽恤之事,犹言恩诏。

引汉桓宽《盐铁论·诏圣》:“高皇帝时,天下初定,发德音,行一切之令,权也,非拨乱反正之常也。”
唐白居易《杜陵叟》诗:“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
宋曾巩《英宗实录院申请》:“乞下三司,令自嘉祐八年四月至治平四年正月八日已前,应虫蝗、水旱、灾伤及德音赦书蠲放税赋,及蠲免欠负,并具实数,供报当院。”
《平山冷燕》第十六回:“却又不知向何方流荡,竟无跡迹,以辜朝庭德音。”

⒋ 指朝廷所定的正统音乐。

引《礼记·乐记》:“天下大定,然后正六律,和五声,弦歌诗颂,此之谓德音,德音之谓乐。”

⒌ 好名声。

引《诗·豳风·狼跋》:“公孙硕肤,德音不瑕。”
朱熹集传:“德音,犹令闻也。”
《诗·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德音不已。”
晋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叙》:“高勋著於盟府,德音被乎管絃。形器虽沉鑠於渊壤,美谈飘颻而日载。”
明何景明《古怨诗》之二:“所重在德音,容色安足恃。”

国语词典:

美言、善言。

如:「倾奉德音」。

网络解释:

德音

德音,汉语词汇。拼音:dé yīn1.指善言;旧时用来尊称别人的言辞。见《魏书·宗钦传》:“足下兼爱为心,每能存顾,养之以风味,惠之以德音。”2.犹德言,指合乎仁德的言语、教令。
德音释义
读音:dé

德dé(1)(名)好的品行:美~。(2)(名)恩惠、好处:感恩戴~。(3)(名)姓。

读音:yīn

音yīn(1)(名)声音:~响|~乐|口~|杂~。(2)(名)消息:佳~|~信。(3)(名)指音节:单~词。

德音造句

公子,德音莫违,我杜家在江陵也算颇有名望,家主是诚心相邀,望公子赏脸则个。

自西晋潘岳《悼亡诗三首》开悼亡诗之先河,齐梁诗人沈约,隋诗人薛德音、梁江淹,及至当朝元稹和李商隐都擅长此类创作,及至蔚为大观,成为独特的悼念文化。

昨日,一场传统的古琴拜师仪式在济南举行,济南市小学生耿逸飞向古琴名家、德音琴社社长王笑天鞠躬、叩头为礼,拜在门下。

德音流千里,功名重泰山。

《鹿鸣》篇有‘我有嘉宾,德音孔昭‘,‘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的诗句,故用作迎宾之辞。

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同时,耿逸飞还师从德音琴社副社长王全平学习古筝,达到古筝考级七级水平。


上一词语:烦性
下一词语:诒音

词语大全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