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shānyáng
(1) 山hAo86.坡向阳的一面;山的南侧
英adret⒈ 山朝南的一面。
引《汉书·郊祀志上》“从阴道下” 唐颜师古注:“山南曰阳,山北曰阴。”
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六》:“乃北一里餘,抵分界山之阳,渡一小流,循山阳西北行三里,北逾过坳。”
陈毅《过太行山书怀》诗:“山阳薄雾散,山阴白雪密。”
⒉ 汉置县名,属河南郡。故城在今河南省修武县境。 魏晋之际, 嵇康、向秀等尝居此为竹林之游。后因以代指高雅人士聚会之地。
引南朝齐陆厥《奉答内兄希叔》诗:“愧兹山阳讌,空此河阳别。”
唐杜甫《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山阳无俗物, 郑驛正留宾。”
⒊ 见“山阳笛”。
山shān(1)(名)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高~。(2)(名)形状像山的东西:冰~。(3)(名)蚕蔟:蚕上~了。(4)(名)指山墙:房~。(5)(名)姓。
阳读音:yáng阳(1)(名)我国古代哲学认为存在于宇宙间的一切事物中的两大对立面之一(跟‘阴’相对):阴~二气。(2)(名)太阳;日光:~光|~历|~坡|朝~。(3)(名)山的南面;水的北面:衡~(在衡山之南)。(4)(形)凸出的:~文。(5)(形)外露的;表面的:~沟|~奉阴违。(6)(形)指属于活人和人世的(迷信):~宅|~间|~寿。(7)(形)带正电的:~电|~极。(8)(名)指男性生殖器。(9)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