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古国名。古籍所说不一,已难确指。
引《山海经·大荒东经》:“有黑齿之国。”
郭璞注:“黑齿,齿如漆也。”
《淮南子·修务训》:“西教沃民,东至黑齿。”
《新唐书·南蛮传下》:“羣蛮种类,多不可记,有黑齿、金齿、银齿三种。”
清黄遵宪《和锺西耘庶常德祥津门感怀诗》之六:“黑齿雕题徵鬼籙,赤文緑字詡天书。”
⒉ 染黑牙齿。古代妇女的一种妆饰。
引康有为《大同书》戊部第八章:“女子既为男子私有之物,但供男子玩弄,故穿耳、裹足、细腰、黑齿、剃眉、敷黛、施脂、抹粉、诡髻、步摇,不惜损坏身体以供男子一日之娱。”
⒊ 复姓。 唐有黑齿常之。
黑hēi(1)(形)像煤或墨的颜色;是物体完全吸收日光或与日光相似的光线时所呈现的颜色(跟‘白’相对)。(2)(形)黑暗:天~了|屋子里很~。(3)(形)秘密;不公开(多指违法的):~市|~话。(4)(形)坏;狠毒:~心。(5)(形)象征反动:~帮。(6)(形)(Hēi)姓。
齿读音:chǐ齿chǐ(1)(名)人和高等动物咀嚼食物的器官;由坚固的骨组织和釉质构成。通称牙或牙齿。(2)(名)(~儿)物体上齿形的部分:锯~儿|梳~儿。(3)(形)带齿儿的:~轮。(4)(名)〈书〉年龄:~德俱尊。(5)(动)〈书〉说到;提起:~及(说到;提及)|不足~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