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粮wánliáng
(1) 交纳钱粮
英pay the grain tax⒈ 旧指交纳田赋。
引清徐大椿《洄溪道情·田家乐》:“完粮日到城中买一面逢逢社鼓,只等贺新年。”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二回:“那滩上的居民,除了完粮以外,絶不进城。”
赵树理《催粮差》:“抗战以前,还没有咱们解放区这统一累进税制度,征收田赋,还是用前清的粮银制,俗话叫‘完粮’,也叫‘点粮’。”
旧时称交纳田税。
完wán(1)(形)消耗尽;没有剩的:~毕。(2)(动)完结;完成:~工|~稿。(3)(动)交纳(赋税):~粮。(4)姓。
粮读音:liáng粮liáng(1)(名)粮食:五谷杂~|干~仓|广积~|~店。(2)(名)作为税的粮:钱~|公~|完~。
唐代租庸调制,最要用意,在为民制产,务使大家有田地,自可向国家完粮。
农民们收了粮食后会主动向国家完粮。
在私要养家糊口,在公要纳税完粮。
村长啊,我们还要种粮,要用大概一百五十斤的粮食,种完粮后还要转两三个民兵,用粮很凶啊!
买完粮米,我等又托李家大掌柜托人,买了一些小麦种子,眼见秋分已过,正式播种的时机,剩下的余钱又买了些锄头镰刀,二百两银子就没有剩下。
为此,你们也该完粮,因为他们是天主的差役,是专为尽这义务的。
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人民币为限,不得行使旧币金银。
那好吧,这次就你去吧,不过不要多停留,买完粮就回来。
种田完粮,佃户是知道的啊,连续两年遭灾了,有些佃户,确实是活不下去了。
至今两县地主富农当每年完粮时候,还要拿些香烛到杨霄远庙里祭他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