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行kǔxíng
(1) 某些宗教徒的修行手段,故意用一般人难以忍受的种种痛苦来折磨自己
例他的苦行已明显可见英asceticism;ascetic practices⒈ 宗教徒指受冻、挨饿、拔发、裸形、炙肤等刻苦自己身心的行为。谓行之可求得解脱。
引《百喻经·煮黑石蜜浆喻》:“其犹外道,不灭烦恼炽然之火,少作苦行,卧棘刺上,五热炙身,而望清凉寂静之道。”
唐王维《大荐福寺大德道光禅师塔铭》:“禪师幼孤……去诣乡校,见周孔书,曰世教耳,誓苦行求佛道。”
明李贽《复邓石阳书》:“今之学佛者,非学其弃浄饭王之位而苦行於雪山之中也,学其能成佛之道而已。”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第七章:“耶稣教在中世纪最重苦行,人们都要牺牲现世的快乐去谋来世的解救。”
⒉ 指寺庙里做杂务的人。
引《景德传灯录·丰干禅师》:“本寺厨中有二苦行,曰寒山子、拾得,二人执爨,终日晤语,潜听者都不体解。”
《古今小说·简帖僧巧骗皇甫妻》:“这汉原是州东墦臺寺里一箇和尚,苦行便是墦臺寺里行者。”
⒊ 谓以常人所难忍受的生活折磨自己。
引唐吕岩《沁园春》词:“不在劳神,不须苦行,息虑忘机合自然。”
明侯方域《太子丹论》:“狃於成败之形,而不察於确然之数,以忠臣孝子不得已之深心苦行,不痛惜其不幸,而反以为罪,则何以为后之国家者处仇敌法也。”
巴金《关于<海的梦>》:“我反对禁欲主义者的苦行,不赞成自找苦吃。”
佛教用语:(1) 佛教批评外道所做的种种自虐行为。《杂阿含经.卷三九》:「知诸修苦行,皆与无义俱。」(2) 为了断除烦恼,而严格约束身心种种不善欲望的修行。即十二头陀行,如日中一食、穿粪扫衣等。《央掘魔罗经.卷一》:「出家学道行沙门法, 受行十二头陀苦行。」
如:「他正在苦行励己,衣食居处十分俭朴。」
苦kǔ(1)本义:像胆汁或黄连的味道。(2)(名)难受;痛苦:~笑|艰~|愁眉~脸|~尽甘来。(3)(动)使痛苦;使难受:解放前;一家五口都仗着他养活;可~了他了。(4)(动)为某种事物所苦:~旱|~夏。(5)(形)有耐心地;尽力地:~劝|~于|~思|勤学~练。(6)(副)〈方〉除去得太多;损耗太多:指甲剪得太~了|这双鞋穿得太~了;不能修理了。
行读音:háng,xíng[ xíng ]行为举止。品行、操行、德行
走、走路。直行、前行、寸步难行
前往。南行、与子偕行
流动、流通。发行、运行、风行一时
做、从事、实施。行医、行善、实行
可以。只要尽力去做就行了。
能干、能力强。你真行。
行书的简称。行草、行楷、真行
不久、将要。行将就木
一种乐府和古诗的体裁。〈短歌行〉、〈琵琶行〉
量词。计算酌酒奉客的单位。宾主百拜,而酒三行。(汉.扬雄《法言.修身》)
我将永不做一个苦行者,假如她不和我一同受戒。
悉达多和葛文达跟着苦行僧一起来到一座繁华的城镇。
墨家不仅是个学派,也是一个组织严密、纪律严明的教派,他们吃藜藿之羹,穿短褐之衣,脚上则是麻或布作的鞋子,甚或是赤足,过着苦行僧一般的生活。
他那苦行僧似的瘦脸反映出他正在冥思苦索。
只是几十个人在孤零零的荒野上,过上了苦行僧的无聊生活。
这里,他经历“四个境象”:一个年老的残疾人;一个患病的人;一具腐朽的尸体,最后是一个苦行修道者。
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个远行寻佛的苦行僧走到一个荒僻的村落中。
萨满、巫师、修真者、神弓手、妖修、体修、混修、苦行者、灵魂歌者,为了进入极东海藏,混战不息。
太子出家求道之时,他与其它四位侍从奉净饭王之命,亲伴太子在林中苦行修道。
作为苦行的结果,所有这些事都水到渠成,你已经在我的异像中得到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