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供人坐的用具。
引《老残游记》第十回:“洞里陈设甚简,有几张树根的坐具,却是七大八小的不匀。”
⒉ 佛教语。梵语(尼师檀)的意译。僧人用来护衣、护身、护床席卧具的布巾。见《四分律》卷十九。
引《续传灯录·明辩禅师》:“﹝师﹞遂摇手曰:‘休懊恼。’以坐具搭肩上作女人拜。”
《水浒传》第六回:“知客又与他披了袈裟,教他先铺坐具。”
可坐的用具,如椅、凳等。
1. 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这是其本义,后泛指以臀部着物而止息:席地而坐。坐待。坐垫。坐骨。坐化(佛教指和尚盘膝坐着死去)。坐禅。坐功。坐骑。
2. 乘,搭:坐车。坐船。
3. 坚守,引申为常驻,不动:“楚人坐其北门,而覆诸山下”。坐庄。
4. 建筑物的位置或背对着某一方向:坐落。坐北朝南。
5. 把锅、壶等放在火上:坐锅。
6. 物体向后施压力:房顶往后坐。
7. 介词,因,由于,为着:“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8. 副词(a.空,徒然,如“胡为坐自苦,吞悲仍抚膺”;b.无故,自然而然,如“如若此,则盐必坐长十倍”;c.遂,即将,如“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d.深,如“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e.正,恰好,如“西村渡口人烟晚,坐见渔舟两两归”)。
9. 定罪:连坐。反坐。坐赃(犯贪赃罪)。
10. 瓜果等植物结实:坐瓜。坐果。
11. 同“座”。
具读音:jù具jù(1)(名)用具:农~|文~|家~|雨~|卧~|餐~。(2)(量)〈书〉用于棺材、尸体和某些器物:座钟一~。具jù(1)(动)具有:~备|初~规模|略~轮廓。(2)(动)〈书〉备;办:~呈|~结|敬~菲酌。
威尼斯小艇形状像新月美观,行动像水蛇轻便。而坐具像沙发舒适苏州小艇形状很普通,行动轻便,坐具普通木凳。但它们都是需要人用船浆划才能够动。
李泌的房间里很简单,一床一案,几件坐具,一架简朴的屏风,案上几册书,架上一件衣,除此之外,别无长物。
坐具不合适,同样也可以引起腰痛。
最近我们学习组合作坐具设计,为造型而争论着。
其次这坐具要安全稳固,不单是材料上,还有十心理上的安全。
莱舍黎家具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坐具或躺具,而是由内而外使用当代科技精制而成的高档休闲品。
昔渡钱塘江,有一僧附舟,径置坐具,倚墙竿,不相问讯。
敦煌石窟壁画所显示的饮食坐姿与坐具、食床的变化相适应,主要有跪坐、胡坐和垂腿坐。
他是这样说的:“因此类木制坐具之匮乏,吾辈不知何以为座,不知应座师尊于何处,更不知吾辈最尊敬之督学来察时,当奉何以为座。”。
这是一件清代皇帝的专用坐具,为木胎,雕红漆,整体呈长方形,下有底座相连,前面设一脚踏,椅背方形,上方有一弧起的靠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