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感suígǎn
(1) 随时的感想
例《旅欧随感》英impression⒈ 随时产生的一些感受。
引冰心《漫谈散文》:“我自己不善于写长文章,而往往又有些随感,不吐不快,这时拿起笔来,把涌溢的情思,自由地挥洒倾泻在纸上,就往往写成一篇不拘于格律声韵的短小散文。”
⒉ 称反映这些感受的文章的体裁。
引阿英《小品文谈》:“这一期的小品,是以‘随感’为主的, 鲁迅的《热风》可作代表。”
随suí(1)本义:跟从。(2)(介)跟(表示所依据的条件):~着形势的发展;我们更需要更新知识。(3)(动)顺从:~顺|~风转舵。(4)(连)任凭:~意。(5)(动)顺便:~手。(6)(动)像:他举止~他爸爸。(7)(副)随时;表示前后的动作紧接着发生:~叫~到。(8)〈连〉不管;无论:~他去吧。(9)姓。
感读音:gǎn感gǎn(1)(动)觉得:身体偶~不适。(2)(动)感动:~人肺腑|深有所~。(3)(动)对别人的好意怀着谢意:~谢|~恩|~激。(4)(动)中医指感受风寒:外~内伤。(5)(名)感觉;情感;感想:美~|好~|自豪~|亲切之~|观~|百~交集。(6)(动)(摄影胶片、晒图纸等)接触光线而发生变化:~光。
人类思想和语文都逐渐由简朴而繁富,随感录一类文章的特色在简朴而隽永,所以古代人在这方面特别擅长,近代人要写一部书的,古代人只要寥寥数语就可以了事。
而“随感录”这一讲究时效和新闻性的杂感类文体,就成为现代中国杂文的雏形,并促进了现代杂感类文学的发展。
这常随感冒、多烟雾而急骤恶化。
随感练笔,习作空间广阔,随意性大,感皆源自学生本人的所见所闻所读所思,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随感中同步提高。
为什么现在会有点不能忍受文学作品的夸张?不过明明是随感杂谈就不能真诚一点吗?果然是会抱怨别人身上自己的恶习啊…汪曾祺。
凡圣贤经书,一言一事,俱有至理,读书时便宜留心体会,此可以为我法,此可以为我戒,久久贯通,则事至物来,随感即应,而不待思索矣。
如喉痛伴随感冒或者流感,可将四分之一杯的苹果醋混合四分之一杯的蜂蜜,每四小时服用一大汤匙。
翟墨的演唱嗓音洪亮宽厚,中气充沛,声情并茂,吐字行腔随感情的变化和情绪的起伏高低抑扬,唱到动情处,有穿云贯石之力度和气势,给人强烈的震撼。
随感录主要地是供咀嚼的书。虽是零篇断简,它们是长久涵养的结晶,读者须优游涵泳,有证于经验,有契于心怀,才能吸收它们的好处。它们不是茶余饭后的消遣,也不是“锲而不舍”的正经功课。
贫尼随感而发,施主不必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