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map    Baidunews

五正


五正的词语
五正的意思

词语解释:

射仪用的五色箭靶,正中朱色,依次向外为白、苍、(.好工具)黄、玄诸色。

五行官长。

即五政。谓神化、官治、教治、因治、事治。

泛指各项政治措施。

引证解释:

⒈ 射仪用的五色箭靶,正中朱色,依次向外为白、苍、黄、玄诸色。

引《周礼·夏官·射人》:“王以六耦射,三侯、三获、三容,乐以《騶虞》,九节五正。”
郑玄注:“五采之侯,即五正之侯也。正之言正也,射者内志正,则能中焉。画五正之侯,中朱,次白,次苍,次黄,玄居外。”
汉张衡《东京赋》:“张大侯,制五正。”
《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隋大射登歌》:“巾车整三乏,司裘饰五正。”

⒉ 五行官长。

引《左传·隐公六年》:“翼九宗五正顷父之子嘉父逆晋侯于随。”
杜预注:“五正,五官之长。”
孔颖达疏:“言五官之长者,谓於殷时为五行官长。”
《孔子家语·五帝》:“康子曰:‘吾闻勾芒为木正, 祝融为火正, 蓐收为金正, 玄冥为水正, 后土为土正。此五行之主而不乱,称曰帝者,何也?’ 孔子曰:‘凡五正者,五行之官名。’”

⒊ 即五政。谓神化、官治、教治、因治、事治。

引《鹖冠子·度万》:“天地阴阳取稽於身,故布五正以司五明…… 庞子曰:‘敢问五正。’ 鶡冠子曰:‘有神化,有官治,有教治,有因治,有事治。’”

⒋ 泛指各项政治措施。

引《管子·禁藏》:“发五正,教薄罪,出拘民,解仇讎,所以建时功,施生谷也。”
郭沫若等集校引张佩纶曰:“正,政通。”

网络解释:

五正

《五正》是中国古代治国著作《黄帝四经》第二部《十大经》篇里记载的一篇文章。
五正释义
读音:wǔ

五wǔ(1)(数)四加一后所得。(2)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参看〔工尺〕。

读音:zhèng,zhēng[ zhèng ]

1. 不偏斜,与“歪”相对:正午。正中(zhōng )。正襟危坐。

2. 合于法则的:正当(dāng)。正派。正楷。正规。正大光明。正言厉色。拨乱反正。

3. 合于道理的:正道。正确。正义。正气。

4. 恰好:正好。正中(zhōng )下怀。

5. 表示动作在进行中:他正在开会。

6. 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正面。正本。

7. 纯,不杂:正色。正宗。正统。纯正。

8. 改去偏差或错误:正骨。正误。正音。正本清源。

9. 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正方形。

10. 指失去电子的,与“负”相对:正电。

11. 大于零的,与“负”相对:正数(shù)。

12. 姓。


上一词语:闻得
下一词语:五木

词语大全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