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讨伐叛乱。
引《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绍遣将攻之,连年不能拔” 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汉晋春秋》:“袁绍与瓚书曰:‘孤与足下,既有前盟旧要,申之以讨乱之誓,爱过夷叔,分著丹青。’”
唐李德裕《论刘稹状·附太原状》:“望赐李石詔,且令身赴行营,於侧近徵兵讨乱。”
⒉ 治理乱政。
引三国魏刘劭《人物志·材能》:“威猛之政,宜於讨乱,以之治善则暴。”
刘昞注:“乱民桀逆,非威不服。”
讨tǎo(1)(动)索取;请求:~债|乞~。(2)(动)娶:~亲。(3)(动)招惹:~嫌|~厌。(4)(动)讨论:探~|研~。
乱读音:luàn1.没有秩序和条理:~七八糟。
2.武装骚扰:兵~。叛~。
3.使混乱;使紊乱:捣~。以假~真。
4.任意;随便:不许~扔纸屑。
诚如袁宏所言,“人怀匡复之志,故助汉者协从,背刘者众乖,此盖民未忘义,异乎秦、汉之势,魏之讨乱,实因斯资”。
楼船制胜,扫勍敌如拾遗;阌乡讨乱,翦凶魁如摧朽。
圣王之用兵,非乐之也,将以诛暴讨乱也。
“尊君父,讨乱贼”的“春秋大义”和务当世之务“勇于担当”的经世致用思想在他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范爱建说,当时给拳房扯电线、买灯泡等等都是自己掏钱,而一些不懂事的孩子还讨乱把灯泡等等,“第二年就没有再组织”。
李旦之子、临淄王李隆基率兵讨乱,诛韦后及安乐公主,于是睿宗李旦即皇帝位,立临淄王李隆基为皇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