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削bōxuē
(1) 原指搜刮侵夺,现指使用一个人的劳动力而不给予公平的或相当的报酬
例对农民遭到地主剥削的程度感到吃惊英fleece;squeeze;exploit⒈ 切割刮削。
引《诗·小雅·信南山》“是剥是菹” 汉郑玄注:“天子剥削淹渍以为菹。”
《朱子语类》卷七一:“谓小人自剥削其戟柄,仅留其铁而已,果何所用?”
⒉ 搜刮民财。
引《北史·恩幸传·刘腾》:“山泽之饶,所在固护,剥削六镇,交通底市,岁入利息以巨万计。”
唐魏徵《为李密檄荥阳守郇王庆文》:“剥削黔黎,涂毒天下。”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随你去剥削小民,贪污无耻,只要有使用,有人情,便是万年无事的。”
《儒林外史》第四六回:“厉太尊因贵县当铺戥子太重,剥削小民,所以託弟下来查一查。”
⒊ 罢免,革除。
引元郑廷玉《金凤钗》第一折:“免了我死,纳下笏靴襴袍,剥削了官为民了。”
⒋ 犹逼迫。
引《天雨花》第二九回:“接到家中观榜样,示威于我太凶心!无端把我来剥削,分明陪上法场门!”
⒌ 谓无偿占有他人劳动和劳动成果。
引茅盾《春蚕》二:“去年秋收固然还好,可是地主、债主、正税、杂捐,一层一层剥削来,早就完了。”
欧阳山《柳暗花明》八七:“地主们、资本家们都是剥削咱们的。”
压榨、搜刮。
1. 义同(一),用于复合词:剥夺。剥削(xuē)。剥落。剥蚀。生吞活剥。
削读音:xiāo,xuē[ xuē ]1. 义同削(xiāo),用于一些复合词:削铁如泥。削足适履。
2. 减少;减弱:削减。削弱。
3. 除去:削职为民 。
4. 搜刮;掠取:剥削。
旧社会,人民群众对剥削者恨入骨髓。
古代统治者繁重的劳役剥削使老百姓怨声载道。
地主们残酷地剥削农民。
马克思的《资本论》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本质。
由于巴金对剥削人、压迫人的封建制度深恶痛疾,才写出了《家》、《春》、《秋》这样的作品。
有人认为剥削别人是最舒服的,我们却以坐享其成为耻辱。
旧社会地主靠剥削劳动人民生活。
一位长工出来现身说法,控诉了地主剥削农民的罪行。
旧社会农民受尽地主的剥削,终日辛劳,仍然是一无所有。
隋朝末年,隋炀帝纵情于声色狗马,加深对人民的剥削,终于激起了全国范围的农民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