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搜集民歌。
引唐皮日休《奉和鲁望樵人十咏·樵歌》:“若遇採诗人,无辞收鄙陋。”
宋梅尧臣《田家语》诗序:“因録田家之言次为文,以俟採诗者云。”
采集民间歌谣。古代有专门机构采诗,为统治阶级观风俗、知得失的一项政治措施。 《汉书·艺文志》:“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汉书·食货志上》:“孟春之月,羣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鐸徇於路,以采诗,献之大师,比其音律,以闻於天子。”
汉王褒《四子讲德论》:“今刺史质敏以流惠,舒化以扬名,采诗以显至德,歌咏以董其文。”
章炳麟《国故论衡·辨诗》:“五季以降,虽四言之铭,且拱手谢不敏,岂独采诗可以观政云尔。”
周代官府定期派人到民间采集各地诗歌,以观民情风俗,作为施政的参考。
1. 摘取:采撷。采花。采摘。采制。
2. 开采:采煤。采矿。
3. 选取,取:采访(搜集寻访)。采纳(接受意见)。采集。采购。采写。
4. 神采,神色,精神:神采。精采。
5. 同“彩”。
6. 〔采采〕盛多的样子。
7. 古代指官。
诗读音:shī诗shī(名)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抄|~词|~风|~集|~句|~剧|~律。
乘警迅速将其控制住,发现其行李袋内一瓶“采诗”牌男士洗面奶有猫腻,份量和手感都不对,一晃动还有硬物撞击瓶壁的声响。
周朝朝廷为了观风俗、知得失,专门设有采诗官,深入民间采集,形成了影响深远的《诗经》。
摄制组采用多种拍摄效果,生动地表现了西周时民间采诗、周太师尹吉甫编撰《诗经》、古房陵人在乡野水畔唱《诗经》民歌等相关场景。
所以,周文王特别置了一个采诗官,让他采集民间的歌谣,从中分析老百姓的所思所想,为其治国纲领的制订提供依据,这实在是一个好的传统啊!
立采诗之官,开讽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
就这样,林镇才再次推出了采诗的拳头产品。
市民可放心使用采诗正牌产品,存在质量问题的所谓“采诗面膜”是经非正常渠道供货的假冒伪劣产品。
从古代采诗官搜集的民谚、歌谣,到文人编撰的“杂纂”、对联,再到现代的顺口溜,这些都是不同形式的段子。
记者日前从有关人士处证实,广州采诗已经被同为民企日化巨头的广州立白整体收购。
这是一个以诗歌的名义走遍天下的工作,采诗官走到民间总是如同蜜蜂飞行在花丛中一样深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