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防备灾害。
引《穀梁传·成公七年》:“郊牛日展斛角而知伤,展道尽矣,其所以备灾之道不尽也。”
唐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其五请以税茶钱置义仓以备水旱》:“贞观初, 戴胄建积穀备灾之议, 太宗悦焉。”
宋余靖《乞宽租赋防盗疏》:“国无三年之蓄,曰国其非国,故虽尧水汤旱,民无菜色者,有备灾之术也。”
备bèi(1)(动)具备;具有:德才兼~。(2)(动)准备:~战|~料|~而不用。(3)(动)防备:~荒(防备灾荒)。(4)(名)设备(包括人力、物力):军~|装~。(5)(副)表示完全:关怀~至|~受欢迎。
灾读音:zāi灾zāi(1)(名)灾害。(2)(名)个人遭遇的不幸:招~惹祸|没病没~。
国际公司将提供广泛的支持,包括研究和教育项目、培训、国际备灾、减灾、管理和应对的概念开发。
亚洲备灾中心项目经理帕瓦茨说,日本只是被自然力量压倒了。
粮农组织还在防灾、备灾和预警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次评估将侧重于备灾环境中的社会性别问题。
相信对我国开展系统化城市安全备灾的空间设计有一定启发意义。
这些关注将推动红十字运动的基本原则和人道价值,备灾救灾和社区健康和关怀。
国家红十字会还应该鼓励在社区中成立紧急备灾委员会,由委员会制订计划、指导和协调灾害反应、进行备灾等活动。
它还敦促会员国制定备灾计划和更多关注基于性别的暴力,这是危机期间一个更加令人担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