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map    Baidunews

诡道


诡道的词语
诡道的意思

词语解释:

1.指儿童机灵。
2.油滑;狡诈。
〈名〉诡.诈的方术。

引证解释:

⒈ 诡诈之术。

引《孙子·计》:“兵者,诡道也。”
曹操注:“兵无常形,以诡诈为道。”
《三国志·蜀志·郤正传》:“或饰真以讎伪,或挟邪以干荣,或诡道以要上,或鬻技以自矜。”
明钱琦《钱公良测语·淳风》:“若以成败论,则世之诡道成功者,岂皆足称者邪!”
章炳麟《訄书·弭兵难》:“至於明季,士大夫多喜言兵事,其説不务训练,而好崇诡道。”

⒉ 间道;捷径。

引《后汉书·卢植传》:“植以老病求归,惧不免祸,乃诡道从轘辕出。”
《新唐书·高祖十九女传》:“绍(柴绍 )诡道走并州。”
元李冶《敬斋古今黈》卷四:“石勒救洛阳,诡道兼行出於巩訾之间。诡,不正也。诡道,犹言斜径也,此盖由捷径而往。”

国语词典:

诡诈不正之道。

网络解释:

诡道

诡道,汉语词汇。拼音:guǐ dào释义:1、诡诈之术。2、间道;捷径。《诡道》作者是青子,由大众文艺出版社于2009年04月正式出版。讲述的是杰东与刘姗姗本来是一对情侣、分手之后,带着不同的感触,相继来到许由这个充满虚妄与诱惑的城市,开始崭新的生活。然而未曾想到,等待两人的,竟然是一场欲醒不能的可怕噩梦。
诡道释义
读音:guǐ

诡guǐ(1)(形)欺诈;奸滑:~诈|~计。(2)(形)〈书〉奇异:~形|~观|~异。

读音:dào

1.道路:铁~。大~。人行~。羊肠小~。

2.水流通行的途径:河~。下水~。黄河故~。

3.方向;方法;道理:志同~合。头头是~。以其人之~,还治其人之身。得~多助,失~寡助。

4.道德:~义。

5.技艺;技术:医~。茶~。花~。书~。

6.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尊师重~。传~。卫~士。

7.属于道教的,也指道教徒:~院。~士。~姑。老~。一僧一~。

8.指某些封建迷信组织:一贯~。

9.线条;细长的痕迹:画了两条横~儿,一条斜~儿。

10.姓。

11.我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在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的下面设道。

12.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

13.说:~白。能说会~。一语~破。

14.用语言表示(情意):~喜。~歉。~谢。

15.说(跟文言“曰”相当,多见于早期白话)。

16.以为;认为:我~是谁呢,原来是你。

诡道造句

白邦瑞回美后宣称,孙子主张兵行诡道,战国时代越王勾践韬光养晦,只求“和平崛起”,结果吴王上当。

水无常形,兵无常势,兵行诡道,机动灵活是胜利之道,僵化呆滞是败亡之根。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扰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古代兵法上强调“韬略”、“诡道”,其旨在告诫兵家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白邦瑞曾数度来华参加《孙子兵法》研讨会,并宣称,孙子主张兵行诡道,战国时代越王勾践韬光养晦,结果吴王上当。

他宣称,孙子主张兵行诡道,战国时代越王勾践韬光养晦,只求“和平崛起”,结果吴王上当。

白邦瑞宣称,孙子主张兵行诡道,战国时代越王勾践韬光养晦,只求“和平崛起”,结果吴王上当。

所谓兵贵神速,兵行诡道,怎么会进攻前预先通知敌人呢?这在战争中实在是令人费解的行为。

诡道也”;又如“三打祝家庄”,运用了孙子的“知彼知己”、“用间”;再如宋江用“金枪手”徐宁破“霹雳伙秦明”连环马,运用了孙子“择人任势”。

真的要付出行动哪有明来明去的?兵者,诡道也!。


上一词语:地志
下一词语:诡行

词语大全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