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切cāoqiè
(1) 胁迫
例操切百姓英force⒈ 胁迫;劫持。
引《汉书·贡禹传》:“姦轨不胜,则取勇猛能操切百姓者,以苛暴威服下者,使居大位。”
宋叶适《经总制钱二》:“一日为吏,簿书期会迫之於前,而操切无义之术用矣。”
清龚自珍《明良论》四:“聚大臣羣臣而为吏,又使吏得以操切大臣羣臣。”
⒉ 引申为苛刻,严厉。
引清李渔《比目鱼·入班》:“我们这位先师,极是灵显,又极是操切,不像儒、释、道的教这样有涵养,不记人的小过。”
⒊ 办事过于急躁。
引明张居正《辛未会试程策》二:“一令下,曰何烦苛也,一事兴,曰何操切也,相与务为无所事事之老成。”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立宪纪闻·更革京朝官制大概情形》:“然今日法律未修,民智未启,若操切从事,徒饰空文,则未见其利,而害已形矣。”
茅盾《动摇》五:“刚才时达兄说店员工会办得太操切了点儿,我也是这个意思。”
威胁、胁迫。
操cāo(1)(动)抓在手里;拿:~刀|~心|~纵。(2)(动)做(事);从事:~作|~劳|重~旧业。(3)(动)用某种语言、方言说话:~英语|~吴语。(4)(动)操练:体~|工间~。(5)(名)品行;行为:~守|~行。(6)姓。
切读音:qiē,qiè[ qiè ]1. 密合,贴近:切当(dàng )。切肤(切身)。切己。亲切。
2. 紧急:急切。迫切。
3. 实在:切忌。恳切。
4. 旧时汉语标音的一种方法,用两个字,取上一字的声母与下一字的韵母拼成一个音。亦称“反切”。
父王年事已高,王兄虽然野心勃勃,但有些事情的处置上未免有些操切了。
但目前规制未备,民智未开,若操切从事,徒饰空文,何以对国民而昭大信?故廓清积弊,明定责成,必从官制入手。
是啊,明日再说不迟,事关三哥伤势,切不可操切行事!
操切间若其人难以御制,以至有碍社稷。
对于思想工作,千万不可操切从事。
浩然,我可以给你相机行机的权力,但你要切忌莽撞操切!
甲午战争后发生的戊戌变法,实质就是明治维新的中国压缩版,只是更为操切和急迫。
清政府也担心他操切从事,“激成大祸”。
大哥行事也太过操切,我与龙儿已吃过晚膳,不必劳烦大哥再去买!
曹操切断袁绍的运粮之道,袁绍的军队便不攻自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