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map    Baidunews

十三月


十三月的词语
十三月的意思

词语解释:

指农历正月。

.指殷商所置闰月。因其都放在岁末,故称。

引证解释:

⒈ 指农历正月。参见“三正”。

引《诗·豳风·七月》“一之日觱发” 唐孔颖达疏:“《春秋元命包》曰:‘ 周人以十一月为正, 殷人以十二月为正, 夏人以十三月为正。’”
《后汉书·陈宠传》:“十三月阳气已至,天地已交,万物皆出,蛰虫始振,人以为正, 夏以为春。”
李贤注:“十三月,今正月也。”
宋洪迈《容斋续笔·三易之名》:“夏以十三月为正……所谓十三月者,承十二月而言,即正月耳。”

⒉ 指殷商所置闰月。因其都放在岁末,故称。按,“十三月” 殷墟卜辞中常见。

引《史记·历书》“十二无大餘” 唐司马贞索隐:“岁有十二月,有闰则云十三月。”

网络解释:

十三月 (词语)

十三月,汉语词语,意思是正月。
十三月释义
读音:shí

十shí(1)(数)数目;九加一后所得。(2)(形)表示达到顶点:~足|~成。

读音:sān

三sān(1)(量)数目;二加一后所得。(2)(量)表示多数或多次:~番五次。

读音:yuè

月yuè(1)(名)月球;月亮。(2)(名)计时的单位;一年分为十二个月。(3)(形)每月的:~刊|~产量。(4)(形)形状像月亮的;圆的。


上一词语:韩王殿
下一词语:水蜡树

词语大全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