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工团wéngōngtuán
(1) 从事文艺(.好工具)演出的团体
英song and dance ensemble;art troupe⒈ 机关、部队中专门从事文艺演出的团体。
引魏巍《东方》第六部第三章:“司、政两部略有伤亡,唯独文工团损失最重。”
文wén(1)(名)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中~。(2)(名)文章;作品:美~。(3)(名)文言:半~半白。(4)(名)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化|~明|~物。(5)(名)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6)(名)非军事的(跟‘武’相对):~职|~武双全。(7)(形)柔和;不猛烈:~雅|~火。(8)(形)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9)(名)古时称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身|~了双颊。(旧读wèn)掩饰:~过饰非。(名)关于读书人的:~人。(量)一~不值。姓。
工读音:gōng工gōng(1)(名)工人和工人阶级:矿~|钳~|瓦~|技~|女~|~农联盟。(2)(名)工作;生产劳动:做~|上~|加~|勤~俭学|省料又省~。(3)(名)工程:动~|竣~。(4)(名)工业:化~(化学工业)|~交系统(工业交通系统)。(5)(名)一个工人或农民一个劳动日的工作:砌这道墙要六个~。(6)(名)(~儿)技术和技术修养:唱~|做~。(7)(名)长于;善于:~诗善画。(8)(名)精巧;精致:~巧|~稳。(9)(名)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3”。参看〖工尺〗。
团读音:tuán团tuán(1)(形)圆形的:~扇。(2)(名)(~儿)米或粉做的圆球形食物:糯米~。(3)(动)基本义:把东西揉成球形。(4)(动)会合在一起:~结。(5)(名)工作或活动的集体:社~。(6)(名)军队的编制单位;一般隶属于师;下辖若干营:~长。(7)(名)青少年的政治性组织;如儿童团、青年团等;在我国特指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8)(量)用于成团的东西:一~麻绳。
我们演奏的带子是煤矿文工团的演奏师,和我们一起做成了演奏带。
武钢文工团带来的《五星红旗》、《党旗更鲜艳》、《红梅赞》等革命歌曲和舞蹈表演,为大家呈现了一场视听的盛宴。
后来,曾在昌都地区文工团的联欢会上,或演出的途中,或其他场合演唱,逗大家开心。
同时指明在译作评价时,不能拘泥于译文工团与原文的简单对比,而要进行多维分析,要看到原作和译作在反映过程中的相互影响。
每天黎明,演员们就要早早起床,压腿、练声、跑圆场、学身段……文工团从外地请了三位老师,分别教授芭蕾舞、武功和昆曲。
空政文工团独唱演员东晓在基层受追捧人气极好。
文工团与妓女院不同文工团是官办的专家文工团已被妖魔化。
该剧导演、广州军区战士文工团团长傅勇凡表示,刘伦堂把所有的精力都奉献给了村民,他所做的事情的超人之处,都是对信念的追求。
他们观看了延安的一个文工团表演民间舞蹈。
她在文工团能歌善舞,她扭起秧歌欢快、潇洒,充满了女性柔美刚健形体美;她还能演文明戏,京剧的基本功让她受益非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