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西北各族君长对唐太宗的尊称。我国古代西北各族君长称可汗﹐为对太宗表示拥戴。故尊之为"天可汗"。唐王朝给西北各族君长的玺书对太宗亦沿用此称。唐柳宗元《唐铙歌鼓吹曲 · 高昌》:"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咸称天子神,往古不得俱。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宋王溥《唐会要 · 杂录》:"贞观四年,诸蕃君长诣阙,请太宗为天可汗。乃下制,令后玺书赐西域北荒之君长,皆称皇帝天可汗。"后亦为西北各族对中国皇帝的尊称。
⒈ 唐代西北各族君长对唐太宗的尊称。我国古代西北各族君长称可汗,为对太宗表示拥戴。故尊之为“天可汗”。 唐王朝给西北各族君长的玺书对太宗亦沿用此称。
引唐柳宗元《唐铙歌鼓吹曲·高昌》:“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羣趋。咸称天子神,往古不得俱。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
宋王溥《唐会要·杂录》:“贞观四年,诸蕃君长诣闕,请太宗为天可汗。乃下制,令后璽书赐西域北荒之君长,皆称皇帝天可汗。”
后亦为西北各族对中国皇帝的尊称。 《新唐书·郭子仪传》:“﹝口紇﹞惊曰:‘ 令公存乎? 怀恩言天可汗弃天下, 令公即世,中国无主,故我从以来。公今存,天可汗存乎?’”
清昭槤《啸亭杂录·都尔伯特》:“策凌卒时,谆谆告其长史曰:‘天可汗之恩,万世不可负也。’”
中世纪时中国西北边疆民族对唐太宗所称的尊号。
天tiān(1)(名)头顶。(2)(名)天空:~边。(3)(名)顶部的;凌空架设的:~窗。(4)(名)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5)(名)一天的某一段时间:天不早啦。(6)(名)季节:春~|三伏~。(7)(名)天气:阴~。(8)(名)天然的;天生的:~资|~才。(9)(名)自然界:~灾。迷信的人指自然界的主宰者;造物者:~意。迷信的人指神佛仙人所住的地方:~堂|归~。
可读音:kě,kè[ kè ]1. 〔可汗(hán)〕中国古代鲜卑、突厥、回纥、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
汗读音:hàn,hán[ hán ]1. 〔可(kè)汗〕见“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