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体裁之一。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创始于司马迁的《史记》,用“本纪”叙述帝王事迹;用“世家”记述王侯封国;用“表”排比大事;用“书”记载典章制度的原委;用“列传”记人物。后历代所修正史,基本上采用这一体例。
⒈ 史书体裁之一。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创始于司马迁的《史记》,用“本纪”叙述帝王事迹;用“世家”记述王侯封国;用“表”排比大事;用“书”记载典章制度的原委;用“列传”记人物。后历代所修正史,基本上采用这一体例。
以人物传记为中心而编辑的史书体裁。创始于汉代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其本纪记述帝王事迹,兼以排比大事;列传记录社会各阶层的人物及四方诸夷。为历代修撰正史所采用。
1. 记载:纪年。纪元。纪行(xíng)。纪实。纪念。纪传(zhuàn )体(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叙述史实,“纪”是帝王本纪,“传”是其他人物的列传)。纪事本末体(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重要事件为纲,将一段历史完整地记载下来)。
2. 记年代的方式:一纪(古代指十二年)。世纪(一百年)。
3. 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二级,纪以下为“世”,纪以上为“代”。
4. 法度:纪律。违法乱纪。
5. 散丝的头绪:丝缕有纪。
传读音:chuán,zhuàn[ zhuàn ]1. 解说经义的文字:经传。《左传》。
2. 记载某人一生事迹的文字:小传。自传。纪传。传记。传略。树碑立传。
3. 以演述历史和人物故事为中心的文学作品:《水浒传》。
4. 古代设于驿站的房舍,亦指驿站上所备的马车:传舍(供来往行人居住的旅舍)。
体读音:tǐ,tī[ tǐ ]1. 人、动物的全身:身体。体重。体温。体质。体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体能。体貌。体魄(体格和精力)。体育。体无完肤。
2. 身体的一部分:四体。五体投地。
3.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体。主体。群体。
4.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体。液体。体积。
5.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体(文章的体裁,如“骚体”、“骈体”、“旧体诗”)。字体。
6. 事物的格局、规矩:体系。体制。
7. 亲身经验、领悟:体知(亲自查知)。体味。身体力行(xíng )。
8.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体谅。体贴。体恤。
9. 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
这部纪传体的晋史之所以误作编年体的史书,也是有因可寻的。
本文所说的人物传记,不包括纪传体史书中的传,而是专指记人物生平而独立成书的传。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开始称《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
而这种皇帝权力结构上的对立,在各自时代之纪传体王朝史的相关书写差异上也多有体现。
志文为记述体,大事记为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人物志为纪传体,凡例、图、表为说明文字。
同史诗或纪传体作品一样,现代小说可以视为个人传记的变体。
如果承认令狐德棻对李延寿的赞助、支持的话,那么确定用纪传体恐怕也有他的意见在内。
他力图突破纪传体的束缚,融合吸收其他史体之长处,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史体。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十国春秋》是清代吴任臣所著的一部纪传体国别史,成书于康熙八年,凡一百一十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