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不为wúsuǒbùwéi
(1) 指什么坏事都干
例他是无所不为的浪荡子英stop at nothing;do all manner of evil⒈ 什么事都干得出。多含贬义。
引《论语·阳货》“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何晏集解引汉郑玄曰:“无所不至者,言其邪媚无所不为。”
《北史·宇文智及传》:“﹝宇文智及﹞蒸淫丑秽,无所不为。”
宋苏轼《策别十二》:“及至秦汉之世,其民见利而忘义,见危而不能授命,法禁之所不及,则巧伪变诈,无所不为。”
《儒林外史》第一回:“﹝知县﹞在这里酷虐小民,无所不为。”
续范亭《庆祝苏联十月革命节想到我们自己的国家》:“无耻之人无所不为,势利小子到处皆有。”
亦作“无所不作”。 宋苏舜钦《论五事》:“变诈奇衺,无所不作。苟或败露,立便逃亡。”
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多指恶行。《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怎知朱三与刘文政却去学习赌博,无所不为。」《施公案.第一○五回》:「欺压良善,无所不为。」也作「无所不作」。
为:做。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了。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张温传》:“揆其奸心,无所不为。”
今专务游荡,无所不为,老夫所以忧耳。(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
无恶不作、为所欲为
循规蹈矩、安分守己
无所不为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查看更多
[ wú ]
1.没有(跟“有”相对):从~到有。~产阶级。有则改之,~则加勉。
2.不:~论。~须。
3.不论:事~大小,都有人负责。
4.同“毋”。
5.姓。
[ mó ]
见【南无】。
所读音:suǒ[ suǒ ]1. 处,地方:住所。哨所。场所。处所。
2. 机关或其他办事的地方的名称:研究所。派出所。
3. 量词,指房屋:一所四合院。
4. 用在动词前,代表接受动作的事物:所部(所率领的部队)。所谓(a.所说的;b.某些人所说的,含不承认意)。无所谓(不关紧要,不关心)。所有。各尽所能。所向无敌。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
5. 用在动词前,与前面的“为”或“被”字相应,表示被动的意思:为人所敬。
6. 姓。
不读音:bù[ bù ]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为读音:wéi,wèi[ wéi ]1. 做,行,做事:为人。为时。为难。不为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2. 当做,认做:以为。认为。习以为常。
3. 变成:成为。
4. 是:十两为一斤。
5. 治理,处理:为政。
6. 被:为天下笑。
7. 表示强调:大为恼火。
8.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为?
9. 姓。
入侵的敌人奸淫掳掠,无所不为,世界上爱好和平的各界人士不无义愤填膺,予以严斥。
这帮匪徒,烧杀掳掠,无所不为,真是十恶不赦。
这个歹徒无所不为,罪该万死。
这些无所不为的土匪所到之处,都化为一片焦土。
这个年轻人,无人拘管,恣意旷荡,斗鸡走狗,无所不为。
入侵的敌人奸淫掳掠,无所不为,世界上爱好和平的各界人士无不义愤填膺,予以严斥。
这个恶魔无所不为,最后落了个不得其死的下场。
巨岚,工作室首席,无所不在,无所不能,无所不为的坦克。
果然,没过几日,蒙古大军大举来攻,一路烧杀抢掠,无所不为,所经之地,尽数烧光抢光,襄阳城方圆百里村庄早已是十室九空,村民四下逃散。
那些仁、义、礼三堂袍哥的首领们经常利用赌场大捞油水,输打赢要,估吃霸赊,抓拿骗吃,无所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