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map    Baidunews

金口木舌


金口木舌的词语
金口木舌的意思

词语解释:

金口木舌'原指木铎﹐古时施行政[.好工具]教时﹐奋木铎以振告万民。后借喻为宣扬圣人教导的话。

引证解释:

⒈ “金口木舌”原指木铎,古时施行政教时,奋木铎以振告万民。后借喻为宣扬圣人教导的话。

引汉扬雄《法言·学行》:“天之道不在仲尼乎? 仲尼驾説者也;不在兹儒乎?如将復驾其所説,则莫若使诸儒金口而木舌。”
李轨注:“金宝其口,木质其舌,传言如此,则是仲尼常在矣。”
汪荣宝义疏:“使诸儒金口而木舌者,欲其宣扬圣人制作之义,亦如奋木鐸以警众也。”
南朝梁何逊《七召·儒学》:“方领圆冠,金口木舌。”
《太平广记》卷四四四引唐戴孚《广异记·魏元忠》:“必谓明公有以见教,而乃金口木舌以相遇,殊不尽勤勤之意耶?”
《论语·八佾》“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鐸” 宋朱熹集注:“木鐸,金口木舌,施政教时所振以警众者也。”

国语词典:

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的木铎。《论语.八佾》「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句下宋.朱熹.注:「木铎,金口木舌,施政教时所振,以警众者也。」后以金口木舌比喻为传道的人。汉.扬雄《法言.学行》:「天之道不在仲尼乎?仲尼驾说者也,不在兹儒乎?如将复驾其所说,则莫若使诸儒金口而木舌。」

成语解释

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

汉 扬雄《法言 学行》:“天之道不在仲尼乎?仲尼驾说者也;不在兹儒乎?如将复驾其所说,则莫若使诸儒金口而木舌。”

南朝·梁·何逊《七召·儒学》:“方领圆冠,金口木舌。”

暮鼓晨钟

金口木舌联合式;作宾语;指宣扬圣人教化的话。

查看更多

网络解释:

金口木舌

金口木舌是一个成语,读音是jīn kǒu mù shé,意思是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
金口木舌释义
读音:jīn

1.俗称金子。金属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赤黄色,有光泽,质软,延展性最强,化学性质稳定,易传热和导电。常用作合金、硬币、装饰品等。通称黄金。

2.金属:五~。

3.钱:现~。助学~。

4.古指用金属制的击乐器:鸣~收兵。~鼓齐鸣。

5.比喻尊贵、珍贵:~口玉言。

6.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发(fà)。~灿灿。

7.朝代名(1115—1234)。北宋末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建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开封。1234年在南宋与蒙古军联合进攻下灭亡。

读音:kǒu

口kǒu(1)(名)人或动物进饮食的器官;有的也是发声器官的一部分。俗称嘴。(2)(名)(~儿)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儿|碗~儿。(3)(名)(~儿)出入通过的地方:出~|入~|门~儿|胡同~儿。(4)(名)长城的关口;多用做地名;也泛指这些关口:~外|喜峰~|西~羊皮。(5)(名)(~儿)破裂的地方;大的豁口:伤~|衣服撕了个~儿。(6)(名)刀、剑、剪刀的刃:刀卷~了。(7)(名)驴马等的年龄:六岁~|这匹马~还年轻。(8)(量)表示人或动物的量:一家五~人|三~猪|一~钢刀。

读音:mù

木mù(1)(名)树木:伐~|果~。(2)(名)(木头)木材和木料的总称:枣~|榆~|檀香~。(3)(形)用木材制成的:~器|~犁|~板。(4)(名)棺材:棺~|行将就~。(5)(Mù)姓。木mù(1)(形)质朴:~讷。(2)(形)麻木:脚~了。

读音:shé

舌shé(1)(名)舌头。(2)(名)像舌头的东西:火~。(3)(名)铃或铎中的锤。

金口木舌近义词
暮鼓晨钟,

上一词语:金舌弊口
下一词语:旌旗蔽空

词语大全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