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闻强识bówén-qiángzhì
(1) 识:记忆。闻,学识。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例博闻强识而让,敦善(.好工具)行而不怠。——《礼记·典礼上》英have wide learning and a retentive memory例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史记·屈原贾生列传》⒈ 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引《礼记·曲礼上》:“博闻彊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三国志·魏志·邴原传》“太祖征吴,原从行” 裴松之注引《原别传》:“郑君学览古今,博闻彊识,鉤深致远,诚学者之师模也。”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博晰斋﹞博闻彊识,於京圻掌故,民族源流,尤能殫洽。”
亦作“博闻强识”。 宋苏轼《林希中书舍人》:“具官林希,博闻强识,篤学力行,绰有建安之风。”
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好。《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魏书.卷八四.儒林传.常爽传》:「笃志好学,博闻强识,明习纬候,五经百家多所研综。」也作「博闻强记」、「博闻彊记」、「博闻彊志」、「多闻强记」、「洽闻强记」、「强记洽闻」、「彊记博闻」。
闻:见闻;识:记。见闻学识广博;记忆力强。也作“博闻强记”、“博闻强志”。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这本书的作者一定是位博闻强识的学者。
博古通今、博学多才、博览群书
不学无术、孤陋寡闻
博闻强识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用于称颂人。
查看更多
博bó(1)(形)多;丰富:渊~。(2)(动)知道得多:~古通今。(3)(形)〈书〉大:宽衣~带。(4)(动)取得:聊~一笑。(5)(名)指赌博:~徒|~局。
闻读音:wén闻wén(1)(动)听见:~见。(2)(名)消息:新~。(3)(名)名声:艳~。(4)(名)知识;见闻:博学多~。(5)(动)用鼻子嗅:味道好~。
强读音:qiáng,qiǎng,jiàng[ qiáng ]1. 健壮,有力,与“弱”相对:强壮。强健。强人。强力。强大。强劲。刚强。富强。列强。强弩之末。年富力强。
2. 程度高:强手。强烈。强酸。能力强。
3. 胜过,优越,好:强干。争强好(hào )胜。
4. 有余,略多于某数:强半(超过一半)。
5. 使用强力,硬性地:强占。强加。强攻。强悍。强横(hèng )。强梁(强横霸道)。
6. 着重,增加分量:强化。增强。
识读音:shí,zhì[ zhì ]1. 记住:博闻强识。
2. 标志,记号。
李教授是个博闻强识的人。
他博闻强识,是一位难得的人才。
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清代颜元,是一位博闻强识的学者。
这本书的作者一定是位博闻强识的学者。
作家、文学研究家、翻译家钱钟书先生向来以博闻强识的能力为人所钦佩,然而这也不是与生俱来的天赋,而是笔头上记出来的本事。
长衫少女眼光犀利,东方世家本来就以武学渊博著称,她又自幼便博闻强识,是以丘平一出手便知是衡山剑法,见丘平存心逗乐,便以言附之。
征博闻强识,士和钩深致远,吾弗逮已。
他也时常跟人争执神仙的境界,圣人究竟有几位等等看似虚无缥缈的问题,对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博闻强识了若指掌。
沙玉藏的父亲沙上月是一位郁郁不得志的刀客,他没有超众的刀法,却见多识广,在闯荡江湖的几十年中,他博闻强识,暗暗记下了很多成名刀客的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