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出《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卒相与驩,为刎颈之交。」比喻可同生共死的至交好友。明.无名氏《闹铜台.第五折》:「今在一处,结为刎颈之交,同心合意,生死相护。」明.康海《中山狼.第四折》:「真是如胶似漆,刎颈之交。」也作「刎颈交」、「刎颈至交」。
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他有个闺中谈禅的密友,却是个刎颈之交的娇妻。(清 曾朴《孽海花》第十三回)
患难之交
素昧平生、狐朋狗友
刎颈之交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
查看更多
用刀割脖子:自~。
颈读音:jǐng,gěng[ jǐng ]1. 头和躯干相连接的部分(亦称“脖子”),亦指事物像颈的部分:颈项。头颈。颈联(指律诗的第三联,即第五、六两句)。长颈鹿。曲颈甑。
之读音:zhī[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交读音:jiāo交jiāo(1)(动)把事物转移给有关方面:~活|~税|~公粮。(2)(动)到(某一时辰或季节):~子时|~九的天气。(3)(动)(时间、地区)相连接:~界|春夏之~。(4)(动)结交:~朋友。(5)(动)交往;交谊:邦~|建~|绝~。(6)(动)(人)性交:~媾|杂~。(7)(动)互相:~换|~流|~易|~谈。(8)(动)一齐;同时(发生):风雪~加|饥寒~迫|惊喜~集。交jiāo(名)跟头:跌~|摔了一~。〖交兵〗jiāo bīnɡ(动)〈书〉交战。动宾式:交|兵。两国~必有一伤。(作谓语)
今天我们誓为刎颈之交,从此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金牌的兄弟情谊胜似刎颈之交!
中国女排这次出国参赛,一定刎颈之交。
正是因为廉颇敢于负荆请罪,史上才有了“将相和”的佳话。廉颇和蔺相如后来结成了刎颈之交。
八拜之交,情同手足;刎颈之交,义同生死。
他俩是有着三十年友谊的刎颈之交。
我俩虽是金兰之友,却非刎颈之交。
他有个闺中谈禅的密友,却是个刎颈之交的娇妻。
这两个朋友如刎颈之交般的忠诚。
你我可算是刎颈之交了,今日你有事,我还能袖手旁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