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假虎威hújiǎhǔwēi
(1) 假:借。狐狸借老虎之威吓退百兽。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来恐吓人
.英the ass in the lion’s skin;(fig) bully people by flaunting one's powerful connections⒈ 后因以“狐假虎威”喻仰仗别人的威势或倚仗别人威势来欺压人。
引《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北齐魏收《为后魏孝静帝伐元神和等诏》:“谓己功名,难居物下;曾不知狐假虎威,地凭雾积。”
元马致远《荐福碑》第四折:“你只会拽耙扶犂,抱瓮浇畦,万言策谁人做的?你待要狐假虎威!”
《警世通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居中的人还要扣些谢礼,他把中人就自看做一半债主,狐假虎威,需索不休。”
曲波《桥隆飙》九:“十七八个宋家人,大人孩子,都有点狐假虎威,现出一派扬眉吐气的神态。”
狐狸与老虎同行,借老虎的威风吓走百兽,却使老虎误信百兽乃畏狐狸而走。见《战国策.楚策一》。后比喻凭恃有权者的威势恐吓他人、作威作福。《警世通言.卷三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居中的人还要扣些谢礼,他把中人就自看做一半债主,狐假虎威,需索不休。」《文明小史.第三○回》:「这些人只要等到署了个缺,得了个差使,就狐假虎威的发作起来了。」也作「狐虎之威」、「狐借虎威」、「虎威狐假」。
假:假借;凭借。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去吓唬其他野兽。比喻凭借别人的威势来欺压人。
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一》:“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小狗看到主人在身边,马上狐假虎威地对大狗叫起来。
仗势欺人、狗仗人势、驴蒙虎皮
独步天下、独擅胜场
狐假虎威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查看更多
狐hú(1)(名)哺乳动物的一属;形状略像狼;面部较长;耳朵三角形;尾巴长;毛通常赤黄色。性狡猾多疑;昼伏夜出;吃野鼠、鸟类、家禽等。毛皮可做衣物。较常见的草狐和赤狐。通称狐狸。(2)(Hú)姓。
假读音:jiǎ,jià[ jiǎ ]1. 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与“真”相对:假山。假话。假冒。假释。假死。虚假。真假。弄虚作假。
2. 借用,利用:假借。假货。假道(借路)。假手(利用他人为自己办事)。假公济私。不假思索(用不着想)。
3. 〔假名〕日本文所用的字母,多借用汉字的偏旁。楷书称“片假假”,草书称“平假假”。
4. 据理推断,有待验证的:假设。假使。假令。假如。假若。
虎读音:hǔ虎hǔ(1)(名)哺乳动物;毛黄色;有黑色的斑纹。听觉和嗅觉都很敏锐;性凶猛;力气大;夜间出来捕食鸟兽;有时伤害人。毛皮可以做毯子和椅垫;骨、血和内脏都可以制药。通称老虎。(2)(形)比喻勇猛威武:~将|~~有生气。(3)(动)〈方〉露出凶相:~起脸。(4)(Hǔ)姓。(5)同‘唬’。虎hù(名)〔虎不拉〕(hù·bu lǎ)〈方〉即伯劳;鸟名;尾巴长;吃昆虫和小鸟。
威读音:wēi威wēi(名)表现出来的能压服人的力量或使人敬畏的气魄:~风|~势。
你何必怕他?他只不过是在狐假虎威,虚张声势罢了!
仗着当地少数有钱人的势力,狐假虎威!耀武扬威。
不要只知道笑,狐假虎威学问大着呢!
小狗看到主人在身边,马上狐假虎威地对大狗叫起来。
哼!他以为有个总经理岳父,就可以狐假虎威乱欺人?
这可恶的奸臣仗著国君的信任,就会狐假虎威欺压忠臣。
狐假虎威的领导看到我没事做的样子真是浑身难受啊。
他也只不过是狐假虎威罢了。
他哥哥当还乡团团长,他狐假虎威仗着他哥哥的势力,横行乡里,无恶不作。
他手下的人经常在外面狐假虎威,为非作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