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立身端正,上对天、下对人,都问心无愧。
引语出《孟子·尽心上》:“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
宋陈亮《与周立义参政书》:“持身端方,俯仰无愧。”
郭沫若《文艺论集·论中德文化书》:“孔子的人生哲学正是以个人为本位,它的究竟是望人人成为俯仰无愧的圣贤。”
语本《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无论对人、对天都问心无愧。
比喻没有做亏心事,并不感到惭愧。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郭沫若《文艺论集·论中德文化书》:“它的究竟是望人人成为俯仰无愧的圣贤。”
问心无愧
问心有愧
俯仰无愧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问心无愧。
查看更多
俯fǔ(1)(动)(头)低下(跟‘仰’相对 ):~首|~视|~冲。(2)(名)敬辞;旧时公文书信中用来称对方的动作:~允|~念。
仰读音:yǎng[ yǎng ]1. 脸向上,与“俯”相对:仰首。仰望。
2. 敬慕:久仰。敬仰。
3. 依赖:仰承。仰赖。仰仗。仰人鼻息。
4. 旧时公文用语。上行文中用在“请、祈、恳”等字之前,表示恭敬;下行文中表示命令:仰即尊照。
5. 服下,指服毒:仰药(服毒药自杀)。仰毒。
6. 姓。
无读音:wú,mó[ wú ]
1.没有(跟“有”相对):从~到有。~产阶级。有则改之,~则加勉。
2.不:~论。~须。
3.不论:事~大小,都有人负责。
4.同“毋”。
5.姓。
[ mó ]
见【南无】。
愧读音:kuì愧kuì .(动)惭愧:羞~|问心无~。
我做事俯仰无愧,没有什么好怕的。
俯仰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
为了国,而舍弃了家,他俯仰无愧天地。
德才在握穷达修持俯仰无愧俱为俊彦器度。
担任公职的要是能两袖清风,一介不取,自能心安理得,俯仰无愧。
我俯仰无愧于天地人寰。
如果这件事你俯仰无愧,就该向大家解释清楚,不要畏首畏尾。
只要俯仰无愧,这些流言蜚语又有什么可怕的。
我为这事花了很多精力,虽然没办好,却俯仰无愧。
对那件事我俯仰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