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见“心乡往之”。
内心景仰想望。
对某个人或事物心里很向往。向往:想望;之:古汉语代词。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孔子世家》:“《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1)苏州的园林久负盛名,我早就心向往之,然而总没有机会成行。(2)提起革命摇篮井冈山,大家都心向往之。
心驰神往、梦寐以求、求之不得
心如死灰
心向往之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表示对人或事的景仰。
查看更多
心xīn(1)(名)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也叫心脏:~博|~跳。(2)(名)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思|~得|用~|谈~|一~一意。(3)(名)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圆~|重~|灯~。(4)(名)二十八宿之一。
向读音:xiàng向(1)(名)方向:志~|风~。(2)(动)对着;特指脸或正面对着:~阳|面~|相~而行。(3)(动)〈书〉将近;接近:~晓雨止。(4)(动)偏袒:别老~着他。(5)(介)表示动作的方向:~前看|~先进人物学习。(6)(名)姓。向xiàng(副)一向;从来:~有研究|~无此例。
往读音:wǎng往wǎng(1)(动)本义:到……去:走~。(2)(动)去:奔~|~往。(3)(介)向(某处去);朝:~东|水~低处流。(4)(形)过去的:~事|以~。
之读音:zhī[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苏州的园林久负盛名,我早就心向往之,然而总没有机会成行。
北京是祖国的首都,我早就心向往之。
提起革命摇篮井冈山,大家都心向往之。
如此巧解妙对、如此文思泉涌、如此雅集兴会,怎能不让人心向往之、意会缠绵呢。
闻君有传国玉玺,千古文物,中华瑰宝,不胜心向往之。
就像人们常说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那情景必然是非常动人的,可惜我从未能见到,只是心向往之而已。
台下众人纷纷点头称是,灵韵书院之所以与其他书院不同,而令天下学子心向往之,正是因为这一点。
但不知这魔胎之上,可还有更高的大境界?我此时实力卑微,离魔胎境巅峰亦差出好几条街去,更罔论后续了……若是真有,实在让呼延心向往之!
凡类种种,随便拿出一样来都能引得人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