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发扬蹈励”。亦作“发扬踔厉”。本指舞蹈时动作的威武。
引《礼记·乐记》:“发扬蹈厉, 大(太)公之志也。”
孔颖达疏:“言武乐之舞,发扬蹈厉象大公威武鹰扬之志也。”
《史记·乐书》:“发扬蹈厉之已蚤,何也?”
张守节正义:“发,初也。扬,举袂也。蹈,顿足蹋地。厉,颜色勃然如战色也。”
《隋书·音乐志下》:“发扬蹈厉,威而不残也。”
后用以形容精神奋发,意气昂扬。 明唐顺之《寄赵浚谷》:“伊尹将则将,相则相,浑然无跡可言;至若老吕,以鹰扬称,以发扬蹈励称,未免露出将才气象,此老吕不及老伊处也。”
清黄遵宪《西乡星歌》:“人不能容此嶔崎磊落之身,天尚与之发扬蹈厉之精神。”
鲁迅《坟·文化偏至论》:“人既发扬踔厉矣,则邦国亦以兴起。”
意气风发,精神奋勇的样子。《史记.卷二四.乐书》:「发扬蹈厉之已蚤,何也?」唐.张守节.正义:「发,初也。扬,举袂也。蹈,顿足蹋地。厉,颜色勃然如战色也。」唐.权德舆〈故上柱国咸宁郡王赠太师忠武浑公神道碑.序〉:「凡王师之所以克获都邑,元老之所以发扬蹈厉,公必居其先偏,而当其勍剧。」也作「发扬踔厉」。
发:奋发;振作;扬:昂扬;蹈:跳、踏;厉:猛烈;有力。形容精神饱满蓬勃;意气风发昂扬。
西汉 戴圣《礼记 乐记》:“发扬蹈厉,大(太)公之志也。”
优游国域决行藏,搅海翻江惊天地。发扬蹈厉,功名万里。(清 吴璿《飞龙全传》第五十五回)
意气风发、发奋图强、发愤图强、发扬踔厉
无精打采、委靡不振、萎靡不振
发扬蹈厉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查看更多
1. 交付,送出:分发。发放。发行(批发)。
2. 放,射:发射。百发百中。焕发。
3. 表达,阐述:发表。发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发。
4. 散开,分散:发散。
5. 开展,张大,扩大:发展。发扬。
6. 打开,揭露:发现。发掘。
7. 产生,出现:发生。发愤。奋发。
8. 食物因发酵或水浸而澎涨:发面。
9. 显现,显出:发病。发抖。发憷。
10. 开始动作:发动。
11. 引起,开启:启发。发人深省。
12. 公布,宣布:发布。发号施令。
13. 量词,用于枪弹、炮弹。
扬读音:yáng扬(1)(动)高举;往上升:飘~|~帆。(2)(动)往上撒:~场。(3)(形)传播出去:赞~|~言。(4)(形)指容貌好看:其貌不~。扬yáng(1)(名)指江苏扬州。(2)(名)姓。
蹈读音:dǎo蹈dǎo(1)(动)踩、踏:赴汤~火。(2)(动)跳动:手舞足~。
厉读音:lì厉lì(1)(形)严格:~禁。(2)(形)严肃;猛烈:正言~色|雷~风行|声色俱~。(3)(Lì)姓。〈古〉又同“砺”lì;又同“癞”lài。
鼓乐声中,运动员发扬蹈厉地走进了运动场地。
抗战时期“民族主义文学”的发扬蹈厉,或慷慨悲歌的文章,都是为了振奋民族精神,达到团结胜利的目的。
建国初期我国人民发扬蹈厉,全心投入社会建设当中。
他谱写的这段交响乐,发扬蹈厉令人振奋.
自是越来越精神奋兴,发扬蹈厉。
今舞者发扬蹈厉、进退俯仰,既不足以称成功盛德,失其所向,而文舞容节尤无法度,则舞不象成也。
八八六十四人在宫廷里“朱干玉戚而舞,发扬蹈厉”,的确很气派,很壮观。
但当临阵之际,那个音乐师,举起金铙,吹出一种发扬蹈厉的前进曲,希军闻之,热血沸腾,拼命前冲,卒将敌人打败。
从小老师就教育我们,中国地图像一只发扬蹈厉的雄鸡。
这个时候,曹操踌躇满志,发扬蹈厉,挥笔写下了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