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本水源mùběn-shuǐyuán
(1) 木的根本,水的渊源。引申为追根求源
例孩儿生身二十年,尚不知木根水源,真不肖而又不孝矣。——《石点头》英a tree has its root,a stream has its source;root of wood and source of water⒈ 后以“木本水源”比喻事物的根源。多指血统关系。
引语本《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谋主也。”
明归有光《<华亭蔡氏新谱>序》:“孰知故家大族,实有与国相维持者,繫风俗、世道之隆污,所不可不重也,况孝子仁人木本水源之恩乎。”
《石点头·郭挺之榜前认子》:“孩儿生身二十年,尚不知木本水源,真不肖而又不孝矣。”
陈少白《兴中会革命史要》五:“我们几个会员,只得责斥几句,说他们不念木本水源。”
语本《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源,民人之有谋主也。」比喻凡事皆有根本,引申为推本溯源。
树的根本,水的源头。比喻事物的根本或事情的原因。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谋主也。”
陈少白《兴中会革命史要》:“我们几个会员,只得责斥几句,说他们不念木本水源。”
木本水源联合式;作宾语;比喻事物的根源。
查看更多
木mù(1)(名)树木:伐~|果~。(2)(名)(木头)木材和木料的总称:枣~|榆~|檀香~。(3)(形)用木材制成的:~器|~犁|~板。(4)(名)棺材:棺~|行将就~。(5)(Mù)姓。木mù(1)(形)质朴:~讷。(2)(形)麻木:脚~了。
本读音:běn本běn(1)本义:(名)草木的茎或根:(名)草木的茎或根(2)(名)事物的根本、根源(跟‘末’相对):忘~|兵民是胜利之~。(3)(名)(~儿)本钱;本金:下~儿|够~儿。(4)(形)主要的;中心的:~部|~科。(5)(名)本来;原来:~意|~想不去。(6)(形)自己方面的:~厂|~校|~国。(7)(形)现今的:~年|~月。(8)(动)按照;根据:~着政策办事。(9)(名)(~子、~儿)把成沓的纸装订在一起而成的东西:书~|户口~儿。(10)(名)(~子、~儿)版本:刻~|抄~|稿~。(11)(名)(~儿)演出的底本:话~|剧~。(12)(名)封建时代指奏章:修~(拟奏章)。(13)(名)(~儿)量词。ɑ)用于书籍簿册:五~书|两~儿帐。b)用于戏曲:头~《西游记》。c)用于一定长度的影片:五~书|两~儿帐。b)用于戏曲
水读音:shuǐ水shuǐ(1)本义:(名)水。(名)(2)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结合而成的;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无色、无臭、无味的液体。(3)河流:汉~。(4)指江、河、湖、海、洋:~上人家。(5)(~儿)稀的汁:药~。(6)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外~。(7)指洗的次数:这衣裳洗几~也不变色。(8)姓。
源读音:yuán源yuán(1)(名)水流起头的地方:河~|泉~|发~。(2)(名)来源:货~|资~。
功成行满,法力无边,虽已显现佛容;木本水源,胚胎有种,尚未脱离本相。
而那些众多的宗祠庙宇,真正体现出了"木本水源"的历史与现实的蕴涵,犹如历史发展的碑记,迄今仍是福建与海外乡亲联络的感情驿站。
“去年国府文官奉命莅宜,调查蒋氏木本水源。
在堂内的门洞上面刻有“孝思维则”、“木本水源”的字样,在落款处注有清代道光二十一年修建。
以木本水源,究竟我们天朝要算万邦根本了。
正是因为这木本水源之情,长期以来,自闽迁台先民的后裔不断凭借族谱回乡寻根谒祖。
“春祀秋馨香远,木本水源泽流长”。
“萃列祖于一堂木本水源追世泽,继大宗而分派左昭右穆绍前徵。
张清池身在异国他乡,心系故土亲人,就利用授课的机会,向华侨青年介绍祖国的大好山河和木本水源的道理,激励他们热爱中华文化,支援抗日救国。
该祠堂祠联为“追祖溯源怀固始,承祧开来万世威”、“追念宋朝祖二世,远步河南祖家乡”、“木有本水有源木本水源,父言子子言孙慈子慈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