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资治通鉴·唐昭宗天祐三年》:“全忠留魏半岁, 罗绍威供亿,所杀牛羊豕近七十万,资粮称是,所赂遗又近百万;比去,蓄积为之一空。 绍威虽去其逼,而魏兵自是衰弱。
引绍威悔之,谓人曰:‘合六洲四十三县铁,不能为此错也!’”
胡三省注:“错,鑢也,铸为之;又释错为误。 罗以杀牙兵之误,取铸错为喻。”
后指造成重大的而又无可挽回的错误。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五章:“倘若我晚回一步,岂不铸成大错!”
亦省作“铸错”。 宋方岳《旧传有客谒一士夫题其刺》诗:“铸错空糜六州铁,补鞋不似两钱锥。”
明张煌言《岛居》诗之三:“计疎凭铸错,道废漫书空。”
清陈炽《税则》:“太阿倒持,授人以柄,九州之铁,铸错竟成,非惟中国所未闻,抑亦西人所不及料也。”
唐朝罗绍威任节度使时,请朱全忠为其消灭骄横的牙军。事成,朱全忠仍不撤离,并向罗绍威要求给养,致使其府库一空、兵力衰竭。罗绍威后悔莫及,乃感慨道:「合六州四十三县铁,不能为此错也。」错,锉刀,双关语指错误。典出《资治通鉴.卷二六五.唐纪八十一.昭宣帝天祐三年》。后用以比喻造成重大而无法挽回的错误。
如:「为偿赌债,他竟做出绑票勒索的勾当,铸成大错!」
铸造一把大锉刀。借指造成大错误。错:错刀;古代币名。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昭宗天佑三年》:“合六州四十三县铁,不能为此错也。”
倘若我晚回一步,岂不铸成大错!(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五章)
阴差阳错
痛改前非
铸成大错动宾式;作谓语;含贬义。
查看更多
铸zhù(动)铸造:~币|~工|~件|~模|~石|~铁|~造|~字。
成读音:chéng[ chéng ]1.做好,做完:成功。完成。成就。成事。成交。成立。成婚。成仁(儒家主张的成就仁德):成人之美。玉成其事。
2.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成形。成性。成人。自学成才。蔚然成风。
3.变为::长成。变成。
4.可以,能行::成,就这么办。
5.称赞人能力强:他办事麻利,真成。
6.够,达到一定数量:成年累(lěi )月。
7.已定的,定形的:成规。成俗。成见。成例。成竹在胸。
8.十分之一:增产三成。
9.平定,讲和:“会于稷,以成宋乱”。
10.姓。
大读音:dà,dài[ dà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2.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
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
5. 年长,排行第一:老大。
6. 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
7. 时间更远:大前年。
8.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
错读音:cuò错cuò(1)(形)不对;过失:~字。(2)(形)交叉:~落。(3)(动)互相摩擦:~牙。(4)(动)岔开;相互避让:~开。(5)(形)坏、差(用于否定式):这个戏挺不~。(6)(名)磨玉的石头:它山之石可以为~。(7)(动)打磨玉石:攻~。(8)涂饰镶嵌(金、银等):~金。
他因粗心大意铸成大错,至今痛悔不已。
你岂可这样寡情无义,我如不来,你岂不要铸成大错?
这位老同志为了名利,一念之差铸成大错,后悔不已。
他不但酒醉驾车撞倒路人,在铸成大错后居然还逃之夭夭,真是罪无可赦!
有的人为了名利,一念之差而铸成大错,追悔莫及。
您铸成大错在前,已经对不起天地祖宗,赶快悬崖勒马吧!
他把爹妈的劝告当耳边风,结果一误再误,后来竟铸成大错。
当妻子愤然离家时,他才知道自己已经铸成大错,后悔莫及。
他太善良了,乃至姑息养奸铸成大错。
铸成大错比喻因为小事而犯了大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