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
2.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
3.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
4.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
5.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
6. 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
7. 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
8. 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
9. 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
10. 底子:质地。
域读音:yù域yù(名)在一定疆界内的地方;疆域:地~|海~|区~。
分读音:fēn,fèn[ fēn ]1. 区划开:分开。划分。分野(划分的范围)。分界。分明。条分缕析。分解。
2. 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分发。分忧。分心劳神。
3. 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分会。分行(háng )。
4. 散,离:分裂。分离。分别。分崩离析。分门别类。
5. 辨别:区分。分析。
6. 区划而成的部分:二分之一。
7. 一半:人生百年,昼夜各分。春分。秋分。
工读音:gōng工gōng(1)(名)工人和工人阶级:矿~|钳~|瓦~|技~|女~|~农联盟。(2)(名)工作;生产劳动:做~|上~|加~|勤~俭学|省料又省~。(3)(名)工程:动~|竣~。(4)(名)工业:化~(化学工业)|~交系统(工业交通系统)。(5)(名)一个工人或农民一个劳动日的工作:砌这道墙要六个~。(6)(名)(~儿)技术和技术修养:唱~|做~。(7)(名)长于;善于:~诗善画。(8)(名)精巧;精致:~巧|~稳。(9)(名)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3”。参看〖工尺〗。
生产力的提高和地域分工的优化,大宗贸易与商业资本主义随之产生。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新的国际劳动地域分工对我国城乡空间发展必然产生深刻影响。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各种自然要素对劳动地域分工的作用日趋减小,而非自然要素尤其是技术的作用将不断加大。
在评价地域比较优势的分析方法中,区位商分析可以说是最基本的方法,它可以说明在地域分工中,某种产品或产业的生产或发展的地域化水平。
潮汕产业基本定位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体,在劳动地域分工中充当加工厂角色。
加入,省域产业参与国际性劳动地域分工、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成为必然。
市场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推进了原已存在的经济生产的社会分工,包括地域分工与城乡分工。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在开放经济中,各国应当根据各自的比较优势安排生产和贸易。比较优势原理也适用于国内生产的地域分工和布局以及生产结构调整。
通过产业的分工与合作,建立具有全国地域分工意义的特色产业体系是南贵昆经济区开发的重要内容。
中部六省地处祖国内陆腹地,在全国地域分工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