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称扬人学识渊博,举止潇洒,很有风度。
引北周庾信《枯树赋》:“殷仲文风流儒雅,海内知名。”
唐杜甫《咏怀古跡》之二:“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八:“河帅公辅世家,风流儒雅,政蹟亦卓然有声。”
形容风度好,温文尔雅。北周.庾信〈枯树赋〉:「殷仲文风流儒雅,海内知名,世异时移,出为东阳太守。」《镜花缘.第一九回》:「而且无论男妇,都是满脸书卷秀气,那种风流儒雅光景,倒像都从这个黑气中透出来的。」也作「风流尔雅」。
风流:有文采且不拘礼法;儒雅:学识深湛,气度不凡。指人文雅洒脱,学识渊博。
唐·卢照邻《五悲·悲才难》:“杲之为人也,风流儒雅,为一代之和到此为止;昂之为人也,文章卓荦,为四海之随珠。”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9回:“而且无论男妇,都是满脸书卷气,那种风流儒雅光景。”
风流潇洒
风流儒雅作谓语、定语;指人举止文雅洒脱。
查看更多
1.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2.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
3.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4. 消息,传闻:风传(chuán )(传闻)。闻风而动。
5.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6. 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
7.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
8. 姓。
流读音:liú流liú(1)本义:(动)水流动。(动)液体移动;流动:(动)水流动。(动)液体移动;流动(2)本义:(动)水流动。(动)移动不定:(动)水流动。(动)移动不定(3)本义:(动)水流动。(动)流传;传播:(动)水流动。(动)流传;传播(4)本义:(动)水流动。(动)向坏的方面转变:(动)水流动。(动)向坏的方面转变(5)本义:(动)水流动。(动)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辽远地区去:(动)水流动。(动)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辽远地区去(6)本义:(动)水流动。(名)指江河的流水:(动)水流动。(名)指江河的流水(7)本义:(动)水流动。(名)像水流的东西:(动)水流动。(名)像水流的东西(8)本义:(动)水流动。(名)品类;等级:(动)水流动。(名)品类;等级
儒读音:rú儒rú(1)(名)春秋时以孔子为代表的学派:~术|~生。(2)(名)旧时指读书人:~医|老~。
雅读音:yǎ[ yǎ ]《诗经》体裁之一。于天子诸侯朝会宴飨时歌诵。有大雅、小雅之分。【组词】:风、雅、颂是《诗经》的三种体裁。
合乎标准、规范的。【组词】:雅言
高尚的、不俗的。【组词】:优雅、典雅、雅室
这男子穿着淡紫色的锦袍,戴着朱红色头巾,颌下蓄须,风流儒雅,看起来三十出头的样子。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他们大多都是聪明有才、风流儒雅的读书人,他们重情守义,拥有远大的理想和执着的精神,具有高洁的人格和正直的品德,等等。
其父李春李占元也是秀才出身,风流儒雅。
左手负于身后,右手折扇在胸前微微扇动,透露出沉着稳重,而又不失风流儒雅的才气。
风流儒雅的朴老爹加上一个可爱漂亮的小孩童,人气还真不错。风流儒雅造句。
紫衣飘然,折扇轻摇,身材修长,风流儒雅,箫剑双绝。
词中,诗人倾笔于周瑜,以浓墨重彩写出了他风流儒雅从容破敌的飒爽英姿,盛赞了他所立的赫赫战功和辉煌业绩。
从徽州出走的扬州盐商和他们的故乡一样不过分张扬,且有风流儒雅的气质,善结识文人雅士,而且谈吐不凡。
宋代为三点与三不点品茶,“三点”为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好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