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map    Baidunews

告朔饩羊


告朔饩羊的词语
告朔饩羊的意思

词语解释:

汉语典故,后比喻按往常去做,敷衍应付[.好工具]了事。

引证解释:

⒈ 后人因以“告朔餼羊”比喻形同虚设。亦省作“告朔”。

引《论语·八佾》:“子贡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朱熹集注:“告朔之礼,古者天子常以季冬颁来岁十二月之朔於诸侯,诸侯受而藏之祖庙。月朔,则以特羊告庙,请而行之。 鲁自文公始不视朔,而有司犹供此羊,故子贡欲去之。”
廖仲恺《辞财政部长职通电》:“计吏职权,情同告朔。”

国语词典:

古代的一种祭祀仪式。天子在年终时,将来年历书颁给诸侯,诸侯将它藏在袓庙中,每月朔日,以活羊告祭于庙,然后听政。语出《论语.八佾》:「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后比喻徒有形式或虚应故事。如:「现代人对于慎终追远一事,大多抱著告朔饩羊的心态。」也作「告朔羊存」、「饩羊告朔」。

成语解释

原指鲁国自文公起不亲到祖庙告祭,只杀一只羊应付一下。后比喻照例应付,敷衍了事。

《论语·八佾》:“子贡欲去告朔之忾羊。”

不过外蒙古一部分,已不啻告朔饩羊,名存实亡了。(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三十八回)

形同虚设

告朔饩羊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查看更多

网络解释:

告朔饩羊

原指鲁国自文公起不亲到祖庙告祭,只杀一只羊应付一下。后比喻照例应付,敷衍了事。“告朔饩羊”,古代的一种制度。告朔之礼,古者天子常以季冬颁来岁十二月之朔於诸侯,诸侯受而藏之祖庙。月朔,则以特羊告庙,请而行之。(每逢初一,便杀一只活羊祭于庙,然后回到朝廷听政。)到子贡的时候,每月初一,鲁君不但不亲临祖庙,也不听政,只是杀一只活羊“虚应故事”罢了。
告朔饩羊释义
读音:gào

告gào(1)(动)把事情向人陈述、解说:~诉|~知|广~|报~|通~|忠~。(2)(动)向国家行政司法机关检举、控诉:~状|到法院去~他。(3)(动)为了某事而请求:~假|~贷。(4)(动)表明:~辞|自~奋勇。(5)(动)宣布或表示某种情况的实现:~成|~罄|~一段落。

读音:shuò

朔shuò(1)(名)农历每月初一。(2)(名)北(方)。

读音:xì

(1)(名)古代祭祀或馈赠用的牲畜。(2)(名)赠送(谷物、饲料、牲畜等)。

读音:yáng,xiáng[ yáng ]

1. 哺乳动物,反刍类,一般头上有一对角,品种很多:绵羊。黄羊。羚羊。羊羔。羊毫。羊肠线。羊肠小道。

2. 姓。


上一词语:堪以告慰
下一词语:丁宁告戒

饩的词语组词


词语大全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