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言没有什么办法[.好工具]来对付。
⒈ 犹言没有什么办法来对付。
引《礼记·大学》:“菑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
《太平广记》卷三三八引唐戴孚《广异记·商顺》:“顺日暮与奴俱往。奴盗饮极醉,与顺相失。不觉其城门已闭,无如之何,乃独前行。”
宋徐铉《稽神录·彭颙》:“百戏并作,朱紫炫目, 顒视之移时,欣笑或愤懣;然无如之何,他人不见也。”
明李贽《养生论》:“以此聪明出尘好汉,虽向阮亦无如之何。”
鲁迅《书信集·致台静农》:“后得康君函告,始知书贾又在玩此伎俩,但亦无如之何!”
无可奈何、没有办法。《礼记.大学》:「小人之使为国家,菑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东周列国志.第四八回》:「楚势甚盛,若不乞降,早晚打破城池,虽晋亦无如之何矣!」也作「无如奈何」。
犹言没有什么办法来对付。
《礼记·大学》:“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
楚势虽盛,若不乞降,早晚打破城池,虽晋亦无如之何矣。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十八回
无如奈何、无如之奈
无如之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查看更多
[ wú ]
1.没有(跟“有”相对):从~到有。~产阶级。有则改之,~则加勉。
2.不:~论。~须。
3.不论:事~大小,都有人负责。
4.同“毋”。
5.姓。
[ mó ]
见【南无】。
如读音:rú[ rú ]1. 依照顺从:如愿。如意。如法炮制。
2. 像,相似,同什么一样:如此。如是。如同。如故。如初。游人如织。
3. 比得上,及:百闻不如一见。自叹弗如。
4. 到,往:如厕。
5. 假若,假设:如果。如若。假如。
6. 奈,怎么:如何。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7. 与,和:“公如大夫入”。
8. 或者:“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9. 用在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事物的状态:突如其来。
10. 表示举例:例如。
11. 应当:“若知不能,则如无出”。
12. 〔如月〕农历二月的别称。
13. 姓。
之读音:zhī[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何读音:hé[ hé ]1. 疑问代词(a.什么,如“何人?”b.为什么,如“何必如此?”c.哪样,怎样,如“何不?”“何如?”d.哪里,如“何往?”e.发表反问,如“何乐而不为?”)。
2. 副词,多么:何其壮哉!
3. 姓。
他这边尚自有心思发呆,李府上下却已如沸腾一般忙个不停,那边圣旨已下,荆襄总督、世袭一等威侯李道钦奉旨返京,全府上上下下都为这天降之喜兴奋的无如之何。
子孙才分有限,无如之何,然不可不使读书。
但因鹿是常务次长,不能代理部务,冯亦无如之何。
棺应声开,女透入棺,家人叩打,无如之何,乃合葬,呼曰神女冢。
倘或无知猖獗,突犯双旌,虽手握兵符,征调不及,一时亦无如之何。
甄夫人闻言几欲晕去,但却无如之何。
不觉其城门已闭,无如之何,乃独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