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map    Baidunews

郐下无讥


郐下无讥的词语
郐下无讥的意思

词语解释:

以'郐下无讥'言其微不足道。

引证解释:

⒈ 亦省称“鄶下”。

引《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札来聘……为之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久乎!’自《鄶》以下无讥焉。”
杜预注:“《鄶》第十三,《曹》第十四。言季子闻此二国歌,不復讥论之,以其微也。”
清陈田《明诗纪事辛籤·曹学佺》:“陈大樽《明诗选》於万历以下,如汤义仍、曹能始不愧作者,概置之鄶下无讥之列,此则大误。”
姚华《曲海一勺·原乐》:“等诸鄶下,尚存旧国之风:即愧卢前,不废当时之体。”

成语解释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札来聘……为之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久乎!’自《郐》以下无讥焉。”杜预注:“《郐》第十三,《曹》第十四。言季子闻此二国歌,不复讥论之,以其微也。”后以“郐下无讥”言其微不足道。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札来聘……为之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久乎!’自《郐》以下无讥焉。”杜预注:“《郐》第十三,《曹》第十四。言季子闻此二国歌,不复讥论之,以其微也。”

陈大樽《明诗选》于万历以下,如汤义仍、曹能始不愧作者,概置之郐下无讥之列,此则大误。清·陈田《明诗纪事辛签·曹学佺》

自郐以下

郐下无讥作宾语、定语、分句;指不值一提。

查看更多

网络解释:

郐下无讥

汉语四字成语,意为指微不足道。
郐下无讥释义
读音:kuài

郐kuài(1)(名)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密县东北。(2)(名)姓。

读音:xià

下xià(1)(副)下面;位置在下的;低处:~面|~部。(2)(副)等级或品级低的:~等|~级|~策|~人。(3)(副)次序或时间在后的:~午|~集|~家|~旬。(4)(副)向下面:~行车。(5)(副)表示属于一定范围、情况、条件等:~列|部~|在同志们的帮助~。(6)(副)表示正当某个时间或时节:节~|目~|时~。(7)(副)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方面或方位:两~里都同意。下xià(1)(动)由高处到低处:~船|~降|~山。(2)(动)(雨、雪等)降落:~雨|~雾。(3)(动)颁发;投递:~令|~文|~通知|~帖。(4)(动)去;到(处所):~乡|~地|~基层。(5)(动)退场:该队三号上;五号~。(6)(动)放入:~网捕鱼|~箸|~钻|~手。(7)(动)卸除;取下:~装|把敌人的枪~了!(8)(动)做出(言论、判断等):~结论|~定义。(9)(动)开始使用;使用:~药|~刀。(动物)生产:~蛋|~崽。攻陷;攻克:连~数城。到规定的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等:~班|~工|~课。退让:相持不~。低于;少于(多用于否定):~药|~刀。(动物)生产下xià(1)(量)(一~儿)。ɑ表示动作的次数:敲了两~(儿)。b〈方〉用于器物的容量:敲了两~(儿)。b〈方〉用于器物的容量(2)(名)(~儿)用在“几、两”后面;表示本领、技能:他真有两~(儿)。有时也作下子。下xià(1)(副)用在动词后。基本义:表示由高处到低处:表示由高处到低处(2)(副)用在动词后。表示有空间;能容纳:这个剧场能坐~几万人。(3)(副)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结果:写~八千字的论文。

读音:wú,mó

[ wú ]

1.没有(跟“有”相对):从~到有。~产阶级。有则改之,~则加勉。

2.不:~论。~须。

3.不论:事~大小,都有人负责。

4.同“毋”。

5.姓。

[ mó ]

见【南无】。

读音:jī

讥讽:~笑。~刺。反唇相~。

郐下无讥近义词
自郐以下,
郐下无讥反义词
无机块下

上一词语:泉石之乐
下一词语:自谋生计

郐的词语组词


词语大全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