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map    Baidunews

无征不信


无征不信的词语
无征不信的意思

词语解释:

1.没有.验证的事不可相信。

引证解释:

⒈ 没有验证的事不可相信。

引《礼记·中庸》:“上焉者虽善无徵,无徵不信,不信民弗从。”
郑玄注:“徵,或为证。”
明李贽《复宋太守书》:“且无徵不信久矣,苟不取陈语以相证,恐听者益骇愕。故凡论説,必据经引传,亦不得已耳。”
郭沫若《十批判书·孔墨的批判》:“所谓夏礼、 殷礼都已文献无征,‘无征不信’,故他重视的是‘郁郁乎文哉’的周礼。”

国语词典:

没有证据,不能使人相信。

成语解释

没有验证的事不可相信。

《礼记·中庸》:“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

所谓夏礼、殷礼都已文献无征。“无征不信”,故他所重视的是“郁郁乎文哉”的周礼。郭沫若《十批判书·孔墨的批判二》

无征不信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查看更多

网络解释:

无征不信

无征不信,读音wú zhēng bù xìn,释义是没有证据的话或事不可信。出自《礼记·中庸》。
无征不信释义
读音:wú,mó

[ wú ]

1.没有(跟“有”相对):从~到有。~产阶级。有则改之,~则加勉。

2.不:~论。~须。

3.不论:事~大小,都有人负责。

4.同“毋”。

5.姓。

[ mó ]

见【南无】。

读音:zhēng

征zhēng(1)(动)走远路(多指军队):~途。(2)(动)征讨:出~|~战。征zhēng(1)(动)政府召集人民服务:~兵。(2)(动)征收:~税|~粮。(3)(动)征求:~稿|~文。征zhēng(1)(动)证明;证验:实物可~。(2)(名)表露出来的迹象;现象:~候。

读音:bù

[ bù ]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读音:xìn,shēn[ xìn ]

1. 诚实,不欺骗:信用。信守。信物。信货。信誓旦旦。

2. 不怀疑,认为可靠:信任。信托。信心。信念。

3. 崇奉:信仰。信徒。

4. 消息:信息。杳无音信。

5. 函件:信件。信笺。信鸽。信访。

6. 随便,放任:信手(随手)。信步(随意走动,散步)。信笔。信意。

7. 同“芯2”。

8. 姓。

无征不信造句

根据孔子的教导之一,就是无征不信,“述而不作”,也就是不凭造作,保持历史的真实性。

实证主义史学一方面继承了乾嘉史学“无征不信”、实事求是的考证原则,另一方面也吸收了西方实证主义史学提倡的进化史观。

史语所“无征不信,实证求真”的精神,在其历史文物陈列馆中随处可见。

作者坚持“历史是实证科学,无征不信”的信条,通过史料梳理,得出蒋多数时候能取抗日积极态度的结论。

胡适本人主要是做历史的、文献的、文本的研究,所用的实证的方法,就是“有证据的”、“根据证据的探讨”,也即无征不信。

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

原则就是,“无征不信”,“孤证不足为据”。


上一词语:题名乡会
下一词语:运动通信

词语大全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