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訿訿”。
⒉ 谓不想使上司满意;不称职。
引《说文·言部》:“訾,訾訾,不思称意也……《诗》曰:‘翕翕訿訿。’”
按《诗·小雅·小旻》作“潝潝訿訿” 毛传:“潝潝然患其上,訿訿然思不称乎上。”
一说此“訾訾”义为毁谤。 朱熹集传:“訿訿,务为毁谤也。”
《诗·大雅·召旻》:“皐皐訿訿,曾不知其玷。”
毛传:“皐皐,顽不知道也;訿訿,窳不供事也。”
⒊ 诋毁;诽谤。
引《荀子·非十二子》:“酒食声色之中则瞒瞒然,暝暝然;礼节之中则疾疾然,訾訾然。”
杨倞注:“谓憎疾毁訾也。”
《后汉书·翟酺传》:“而朝臣在位,莫肯正议,翕翕訾訾,更相佐附。”
明唐顺之《答王北厓郡守论》:“今之万口訿訿喧然称不便者,未必尽出於官户豪民,而往往多出於穷僻困阨之小民矣。”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王侃》:“妹曰:‘所可虑者,东邻钟八耳,平日訿訿,好瑕疵乡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