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贴身遮护胸腹的布片。菱形,有的有袋,用以贮物。按,罩在衣外炊事用者,亦有此名, 沪语名为“饭单”, 湖湘间名曰“围裙”。
引明刘若愚《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像金铸者,曾经盗去鎔使,惟像首屡销不化。盗藏之肚兜,日夜随身。”
《恨海》第二回:“车夫一面説着,放下了马鞭子,把银子放在肚兜里。”
茅盾《林家铺子》四:“寿生一面说,一面撩起衣服,从肚兜里掏出一个手巾包来递给了林先生。”
⒉ 旧时妇女或小儿用的抹胸。小儿用者,今仍常见,惟一般无袋。 湖湘间名“兜肚”,睡眠时以免风吹肚脐。
引清吴珠泉《续板桥杂记·雅游》:“至於抹胸,俗称肚兜,夏纱冬縐,贮以麝屑,缘以锦縑。”
古代妇女的贴身小衣。
1. 腹部,胸下腿上的部分,亦指人的肠胃部分:肚子。肚胁。肚皮。牵肠挂肚(挂念,不放心)。
2. 器物下面的中心部分:炉肚儿。
3. 圆而凸起像肚子的:腿肚子。手指头肚儿。
兜读音:dōu兜dōu(1)基本义:(名)口袋一类的东西:(名)口袋一类的东西(2)(动)做成兜形把东西拢住:用手巾~桔子。(3)(动)招揽(顾客):~售。(4)(动)绕着:~圈子。(5)(动)承担或包下来:出了事我~着。(6)(动)把底细全部揭露出来:~出。(7)(动)正对着;冲着:~头盖脸。
在屏南,最常见的布艺品有虎头鞋、虎头帽、肚兜、围嘴、背褡、八卦以及香包、荷包等,布艺品绣制的图案和造型基本上保留着原始艺术图腾。
掌灯时分,我里面穿着红肚兜,外边是“小棉猴儿”,和邻里的金锁、小船,提着红闪闪的小红灯笼,围着屋院捉迷藏。
就要男人的手毫厘不爽地探入肚兜,把玩着胸前倘大的“仙桃”。
帆儿轻手轻脚走进了殿内,里间的紫檀木八仙过海拔步床上,杏贞毫无形象的穿了个肚兜夹着绛色如意纹葫芦蝙蝠蚕丝被睡的正香,还好没有打呼噜。
儿童节,很是回味童年的生活吧?建议你:口咬小奶嘴,上穿红肚兜,下身尿不湿,手拿手绢边擦鼻涕边咬奶嘴边走大街,怎么样,是不是很值得回味啊?
左右肚兜以剔地起突法雕房廊人物,下枋所刻回纹缠枝莲最见功力。
儿童节临近,礼品大派送。遮羞布一块,幸福肚兜一条,尿不湿一片,棒棒糖一个,揩口水手帕一张,真诚祝福一句:节日快乐!请超龄儿童凭身份证领取。
今年的儿童节要到了,你该穿个红肚兜、挂个奶瓶耍耍活宝了,另外发发短信向亲朋好友撒撒娇,过了儿童节,大伙可就把你当大人了。祝儿童节快乐!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特批你:咬自己手指一天,撒尿和泥一天,穿个肚兜炫耀一天,吃饭漏嘴一天,给自己放假不上班,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一天!好好过节啊。
你头戴黄色小菊花,身穿红色小肚兜,嘴咬白色小奶嘴,双手抠着大脚丫,问你今天怎么了,你害羞地说:“人家,人家今天也想过六一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