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彝语称“诺合”,含有“主体”的意思。主要指解放前凉山 (原属西康省,今属四川省 )等地彝族奴隶制度下四个等级中的最高等级(包括土司、土目)。他们是世袭贵族,一般是奴隶主阶级。约占当地彝族总人口7%弱,占有70%以上的土地和牲畜,并通过家支组织进行残酷统治。 云南东北部和贵州西北部等地的黑彝,一般是封建主或领主。解放后,经过民主改革,这一等级已废。
引李乔《欢笑的金沙江》三:“他没有到江那边去,只听人说,他们是‘吃鸡不吃蛋,杀彝不杀汉 ’,尤其要杀黑彝,因为黑彝就像汉人的地主一样。”
⒉ 云南部分彝族的汉称。 明清汉文史籍称为“黑罗罗”、“大黑彝”等。
黑hēi(1)(形)像煤或墨的颜色;是物体完全吸收日光或与日光相似的光线时所呈现的颜色(跟‘白’相对)。(2)(形)黑暗:天~了|屋子里很~。(3)(形)秘密;不公开(多指违法的):~市|~话。(4)(形)坏;狠毒:~心。(5)(形)象征反动:~帮。(6)(形)(Hēi)姓。
彝读音:yí彝yí(1)(名)古代盛酒的器具。也泛指祭器:~器|鼎~。(2)(名)〈书〉法度;常规:~准。彝yí(名)彝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