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map    Baidunews

弹棊


弹棊的词语
弹棊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古代棋类游戏。源于汉代。相传汉武帝好蹴鞠,群臣谏劝,东方朔以弹棋进之,武帝便舍蹴鞠而尚弹棋;另一说西汉成帝时刘向仿蹴鞠形制而作。初用十二枚棋,每方六枚。两人对局时轮流以石箭弹对方棋子。魏时改用十六枚棋,唐代又增为二十四枚棋。宋代以后,因象棋盛行而渐趋衰落。

引证解释:

亦作“弹棋 ”。亦作“弹碁 ”。古代博戏之一。

《西京杂记》卷二:“ 成帝好蹴踘,羣臣以蹴踘为劳体,非至尊所宜。帝曰:‘朕好之,可择似而不劳者奏之。’家君作弹棊以献。帝大悦。”《后汉书·梁冀传》:“﹝梁冀﹞性嗜酒,能挽满、弹棊、格五、六博、蹴踘、意钱之戏。” 李贤注引《艺经》曰:“弹棊,两人对局,白黑棊各六枚,先列棊相当,更先弹之。其局以石为之。”至魏改用十六棋, 唐又增为二十四棋。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弹棊始自魏宫内用妆奩戏。 文帝於此戏特妙,用手巾角拂之,无不中。有客自云能,帝使为之,客著葛巾角,低头拂棊,妙踰於帝。”

称弈棋为弹棋。

清顾景星《<楝亭诗钞>序》:“弧骑、剑槊、弹碁、擘阮,悉造精诣。”《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渐次学到手谈、象戏、五木、双陆、弹棋。”

国语词典:

古代的一种棋戏。二人对局,白黑棋各若干枚,先放一棋子在棋盘的一角,用指弹击对方的棋子,先被击中取尽的就算输。

网络解释:

弹棊

弹棊,拼音dàn qí,出自《西京杂记》卷二。
弹棊释义
读音:dàn,tán[ dàn ]

1. 可以用力发射出去的小丸;装有爆炸物可以击毁人、物的武器:弹丸。子弹。弹雨。枪弹。氢弹。导弹。手榴弹。原子弹。

2. 古代指以竹为弦的弓:“左挟弹,右摄丸”。

读音:qí

同“棋”。


上一词语:奕棊
下一词语:叠棊

词语大全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