蠹虫dùchóng
(1)
英a kind of insect that eats into books,clothing,etc.;book motheating insect;vermin(2) 蛀蚀[.好工具]树木、器物的虫子
(3) 比喻从内部损害集体的坏人
⒈ 亦作“蠧虫”。
⒉ 蛀虫。
引《诗·小雅·大田》“及其蟊贼” 三国吴陆玑疏:“贼似桃李中蠹虫,赤头,身长而细耳。”
贾思勰《齐民要术·伐木》引汉崔寔《四民月令》:“自正月以终季夏,不可伐木;必生蠹虫。”
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七:“蠧虫,《字林》:木中虫也;穿食人器物者也。”
唐朱湾《题段上人院壁画古松》诗:“莓苔浓淡色不同,一面死皮生蠹虫。”
⒊ 借指爱书或爱读书的人。
引徐迟《三峡记·宜昌导游》:“我记得三十年前,在北京给我导游的是个蠹虫,他让我陪他跑遍了古城中几乎所有的旧书铺。”
⒋ 比喻坏人或坏事物。
引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书的还魂和赶造》:“但丛书也有蠹虫。从明末到清初,就时有欺人的丛书出现。”
邹韬奋《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关于服务的态度五》:“工作能力不强而办事又不负责的同事,是我们的蠹虫!”
白鱼的别名。参见「白鱼」条。
如:「社会的蠹虫」。
蠹dù(1)(名)蛀虫;蠹虫。(2)(动)蛀。
虫读音:chóng虫chóng(名)(~子、~儿)昆虫和类似昆虫的小动物。
蠹虫的学名叫皮蠹,成虫呈长圆筒形,背面隆起,全身赤褐色。
综述了信息素在小蠹虫综合治理中的应用进展。
为防止蠹虫、衣鱼等昆虫啃蚀书页,根据记载,古人往往会采用一种称作“芸香”的草叶,夹在书页之中,这样就可以起到保护书本免于虫害的效果。
很多网友对欲壑难填的蠹虫深恶痛绝,但也有人态度谨慎,认为清单的出处不明,未必值得相信。
其实原来是古人为防止蠹虫咬食书籍,便在书中放置一种芸香草,这种草有一种清香之气,夹有这种草的书籍打开之后清香袭人,故而称之为“书香”。
这样的人不过是革命队伍中的蠹虫,革命人民实在不需要这样的“歌者”。
二是松毛虫、森林鼠害、杨树食叶害虫等常发性病虫害;三是小蠹虫、萧氏松茎象等钻蛀性害虫。
造成这种损失的部分原因要归结于温带和针叶林带里爆发的小蠹虫虫害,创纪录数量的小蠹虫撑过了最近这些个温和的冬天。
古人为防止蠹虫咬食书籍,便在书中放置一种芸香草,这种草有一种清香之气,夹有这种草的书籍打开之后清香袭人,故而称之为“书香”。
众志成城人心思进,更要激浊扬清弘扬正气,揪出那些自毁根基、自坏长城的国之蠹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