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蚧géjiè
(1) 一种爬行动物,形似壁虎(好工具.)且大,头大,灰色背部上有红色斑点。吃蚊、蝇等小虫。中医用做强壮剂
英reptile phrynosoma⒈ 亦作“蛤解”。爬行动物。形似壁虎而大。背部紫灰色,有红色斑点;尾部暗灰色,有七条环带斑纹;腹部灰白色,散有粉红色斑点。栖于山岩间、树洞内或墙壁上,捕食昆虫、小鸟等。干燥体入药,有强壮作用,主治虚劳咳嗽、气喘等症。也称大壁虎。
引《方言》第八:“桂林之中守宫大者而能鸣,谓之蛤解。”
郭璞注:“似蛇医而短身,有鳞采, 江东人呼为蛤蚧。”
唐刘恂《岭表录异》卷下:“蛤蚧,首如虾蟇,背有细鳞如蚕子,土黄色,身短尾长,多巢於树中。 端州古墙内有巢于厅署城楼间者,暮则鸣,自呼蛤蚧……里人採之,鬻于市为药,能治肺疾。医人云:药力在尾,不具者无功。”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一·蛤蚧》﹝集解﹞引李珣曰:“生广南水中,夜即居於榕树上,雌雄相随,投一获二。”
清吴炽昌《客窗闲话初集·双缢庙》:“遽尔双璧同组,立绞鸳鸯之颈;循环合体,牢牵蛤蚧之身。”
动物名。爬虫纲有鳞目。长四、五寸,首如虾蟆,背绿色,与蜥蜴同类异种。以此浸酒称为「蛤蚧酒」,可作药用。
1. 〔蛤蜊〕软体动物,壳形卵圆,色淡褐,稍有轮纹,内白色,栖浅海沙中,肉可食。
2. 〔文蛤〕软体动物,略呈三角形,栖近海沙泥中,有黑白两种,幼时称“棋子蛤”。
3. 〔蛤蚧〕爬行动物,土黄色,像壁虎,头大,尾部灰色,有红色斑点。中医用作强壮剂。
蚧读音:jiè蚧jiè见〔蛤蚧〕(ɡé jiè)。
这些结果表明夜行性蛤蚧和昼行性中国石龙子在视觉系统中,其顶盖结构存在差异。
结论蛤蚧端脑前背侧室嵴各区及各层细胞形态大小有差异,这可能与各区各层的功能有关。
竹蛏科中蛤蚧动物中的任意一种,其显著的特点是贝壳又窄又长。
竹蛏竹蛏科中蛤蚧动物中的任意一种,其显著的特点是贝壳又窄又长。
记者在珙州国医馆看到,古国医馆极具典雅与中国风,医馆中间立着古画装饰的圆柱,周围的玻璃展柜展示着蛤蚧、金钱白花蛇、红景天等各种传统中医药材。
目的探讨蛤蚧防喘丸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作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蛤蚧雄蜂酒。采用蛤蚧、雄蜂蛹、杞子,配以米酒经二次浸泡而成。
蛤蚧是重要的药用动物,有补肺气、益精血、助阳道、定喘止咳等功效,广泛用于治疗虚痨喘咳、咯血、肺结核、神经衰弱、阳痿早泄、老人气虚等疾病。
目的:建立商品蛤蚧药材中总磷脂含量测定方法。
眼下最吸引人的就是唇膏蛤蚧,大小仅够攀附于手指,双唇有深色条纹横贯,酷似妆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