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白亮锐利的锋刃。
引《宋书·邓琬传》:“白羽咽川,霜锋照野。”
唐裴夷直《观淬龙泉剑》诗:“莲花生宝鍔,秋日励霜锋。”
元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二折:“絃絶了雕弓,剑缺了霜锋。”
明夏完淳《寒食杂作同钱二不识赋》诗之一:“袖里吴鉤愁独倚,霜锋夜夜月中看。”
⒉ 借指明亮锐利的刀剑。
引南朝宋何承天《雍离篇》:“霜锋未及染, 鄢郢忽已清。”
前蜀杜光庭《贺获神剑进诗表》:“故得山川林谷,吐金焰於层崖;风雨雷霆,见霜锋於万里。”
元尚仲贤《单鞭夺槊》第三折:“见那厮不从,支楞楞扯出霜锋。”
清黄遵宪《四十七义士歌》:“闯然首出霜锋抽,彼盘之中血髑髏。”
锐利白亮的刀刃。
霜shuāng(1)(名)本义:在气温降到摄氏零度以下时;水汽在地面物体上凝结成的白色冰晶。(2)(名)像霜的东西:盐~。(3)(名)比喻白色:~鬓。
锋读音:fēng锋fēng(1)(名)(刀、剑等)锐利或尖端的部分:词~。(2)(名)在前列带头的(多指军队):冲~陷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