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蹷张”。
⒉ 以脚踏强弩,使之张开。谓勇健有力。
引《史记·张丞相列传》:“申屠丞相嘉者, 梁人,以材官蹶张从高帝击项籍,迁为队率。”
裴駰集解:“徐广曰:‘勇健有材力开张。’ 如淳曰:‘材官之多力,能脚蹋强弩张之,故曰蹶张。’”
宋王禹偁《射弩》诗:“蹷张见旧史,强弩亦古官。”
清陶澂《当垂老别》诗:“大募勇健儿,蹶张守隖壁。”
⒊ 借指弩箭。
引明高濂《怀远大将军赵公神道碑铭》:“公巡城至东门,敌发蹶张,中其腰膂,箭深入约六寸,公即拔出之。”
⒋ 气势汹汹的样子。
引清朱实发《前溪新乐府》:“夺斛不许官平量,少不遂意势蹶张。”
⒌ 以手足支撑物体。
引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盗侠》:“有婢晨治地,见紫衣带垂於寝牀下,视之,乃小奴蹶张其牀而负焉。”
⒍ 引申为勉力支拄。 清沉德潜《说诗晬语》卷上:“才大者声色不动,指顾自如。
引太白五言妙於神行, 昌黎不无蹶张矣,取其意规於正,雅道未凘。”
以足踏弩而发射。
1. [尥蹶子](liào juě zi)骡、马等用后腿向后踢。
张读音:zhāng张zhāng(1)基本义:(动)使合拢的东西分开或使紧缩的东西放开。(2)(动)陈设;铺排:~灯结彩|大~筵席。(3)(动)扩大;夸张:虚~声势。(4)(动)看;望:东~西望。(5)(动)旧时商店开业:新~|开~。(6)(量)与成张的事物搭配:两~纸|三~床|一~嘴|一~弓。(7)(名)二十八宿之一。(8)(Zhānɡ)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