讥弹jītán
(1) 指责缺点和错误
[.好工具]英denounce;reprimand;reprove⒈ 讥讽并抨击。
引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世人之著述,不能无病,僕尝好人讥弹其文,有不善者,应时改定。”
郭沫若《今昔集·钓鱼城访古追记》:“不知何故将题名误为《钓鱼台访古》,致惹复旦大学某教授为文大事讥弹。”
讥讽:~笑。~刺。反唇相~。
弹读音:dàn,tán[ tán ]1. 用手或工具拨动而发射出去,亦指用手指拨弄:弹射。弹跳。弹拨。弹指。弹琴。弹奏。弹冠相庆(喻即将作官而互相庆贺,多作贬义)。
2. 检举违法失职的官吏:弹劾。弹纠。讥弹。
顾套数,顾讥弹,而莫顾封疆,心当同而构之愈异也。
仆常好人讥弹其文;有不善者,应时改定。
此其被讥弹,蒙谤议,甚且危身亡躯而不见可悔者,守孔子之道而不敢畔云尔。
昌言驾说,犯天下之所不喜,被讥弹,蒙谤议,甚且危身亡躯,是亦可以已矣。
好人讥弹其文;有不善者,应时改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