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不辞让;不推辞。
引《礼记·哀公问》:“固臣敢无辞而对。”
郑玄注:“辞,让也。”
宋苏轼《再游径山》诗:“此生更得几回来,从今有暇无辞数。”
⒉ 没有言辞;没有口实。
引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竹林》:“其书战伐,甚谨;其恶战伐,无辞。何也?”
宋梅尧臣《鬼火后赋》:“客惭忸无辞而起,余方掩乎衡门。”
叶圣陶《穷愁》:“﹝博徒﹞投其博具於地,意欲令无见,则无辞可以加罪。”
[ wú ]
1.没有(跟“有”相对):从~到有。~产阶级。有则改之,~则加勉。
2.不:~论。~须。
3.不论:事~大小,都有人负责。
4.同“毋”。
5.姓。
[ mó ]
见【南无】。
辞读音:cí辞cí(1)(名)优美的语言:~令。(2)(名)古典文学的一种体裁:楚~。(3)(动)告别:~行。(4)(动)不接受;请求离去:~职。(5)(动)躲避、推托:万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