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汉将军名号。 西汉路博德、东汉马援都受封为伏波将军。见《汉书·武帝纪》、《后汉书·马援传》。
引南朝宋鲍照《代苦热行》:“戈船荣既薄, 伏波赏亦微。”
唐刘长卿《送张司直赴岭南谒张尚书》诗:“盛府依横海,荒祠拜伏波。”
明夏完淳《大哀赋》:“横海、伏波,戈船、下瀨。”
⒉ 谓平息变乱。
引王闿运《丁文诚诔》:“抗急疏而请使,举偏师以伏波。”
汉代伏波将军马援。
伏fú(1)(动)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趴:~案。(2)(动)低下去:起~|此起彼~。(3)(动)隐藏:潜~|~击|昼~夜出。(4)(名)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伏天:入~|初~|三~天。(5)(动)屈服;低头承认:~输|~罪。(6)(动)使屈服;降伏:降龙~虎。(7)(Fú)姓。(8)伏特的简称。
波读音:bō波bō(1)(名)波浪;江湖海洋上起伏不平的水面:~纹。(2)(名)振动在物体中的传播叫做波;如水波、声波等。也叫波动。(3)(名)比喻事情的意外变化:风~|一~未平;一~又起。(4)(动)〈方〉跑。
历史上,伏波神是百越人所崇奉的神灵,主要流行于岭南的两广、海南等地。
四贤祠位于南渠北岸,祠内祀奉历代修凿灵渠有过重大贡献的秦监史禄、汉伏波将军马援、唐桂管观察使李渤、唐桂州防御使鱼孟威四公而得名。
象鼻山、伏波山、南溪山、尧山、独秀峰、榕湖、杉湖等。
在伏波山景区,洪水已退去,一度被淹的还珠洞也挤满了前来观光的游客。
漓江流经此地,被山体阻挡,形成巨大的洄流,古人取其“麓遏澜洄”,即制服波涛之意,故称其为伏波山。
抵达桂林市后享用午餐。之后游览伏波山、榕彬湖景区、九曲桥、古南门、日月双塔。
而民间传说伏波山则是因为汉代伏波将军马援曾于此山射箭退敌,削石试剑而得名。
伏波叠彩独秀,还珠洞,晓澈玉盘。
伏波神以两汉时期的伏波将军路博德与马援为原型,两人均因对岭南地区有功而受到当地人民的崇祀。
汉军分兵把守,只有伏波将军马援的这支部队是机动力量,而且,总数不足十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