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罪fúzuì
(1) 原指受到应有的惩罚;现指承认自己所犯的罪行
英admit one's guilty⒈ 服罪;认罪。
引《史记·循吏列传》:“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
宋叶适《朝议大夫王公墓志铭》:“彭遂伏罪,一州称明。”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妇不知此事先为所侦,遂惶骇伏罪。”
⒉ 过去未暴露的罪行。
引《汉书·元后传》:“是岁, 新都侯莽告长伏罪与红阳侯立相连, 长下狱死, 立就国。”
颜师古注:“伏罪谓旧罪阴伏未发者也。”
《东观汉记·北海靖王刘兴传》:“县吏张申有伏罪, 兴收申案论,郡中震慄。”
承认自己的罪。
伏fú(1)(动)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趴:~案。(2)(动)低下去:起~|此起彼~。(3)(动)隐藏:潜~|~击|昼~夜出。(4)(名)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伏天:入~|初~|三~天。(5)(动)屈服;低头承认:~输|~罪。(6)(动)使屈服;降伏:降龙~虎。(7)(Fú)姓。(8)伏特的简称。
罪读音:zuì罪zuì(1)(名)作恶或犯法的行为:~案|~犯|~名|~囚|~人|~责|~证|~恶滔天|~魁祸首|~孽深重。(2)(动)过失:归~于人。(3)(形)苦难;痛苦;受~。(4)(动)把罪过归到某人身上:~己。
你虽为别人而去偷窃,你自己仍应伏罪。
那个盗窃犯最终伏罪了。
卒之叛臣伏罪,国法得伸,光武帝之曲从众请,诚哉其以公灭私也。
刘瑾受贿便欲治李高死罪,闻知陶琰从中作梗,勃然大怒,假传圣旨把陶琰押入大牢,将近两月等待陶琰告饶伏罪。
师姐,就像你所说的那样,我若伏罪,最好的结果也只是个废人。
载伏罪己,祭天剑云麓诛杀巫辰,更以本源之力起幽冥之印将巫辰之魂封于弥山,然凡间万般邪念已起,再无挽回之可能。
华乐回到王宫,甘心伏罪,在狱中思过,直至今日。
他觉得有失自己的威严,必须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和手段,叫纶松这个现行反革命低头伏罪。
警方发现后,溯溯代阑珊伏罪入狱,几日后竟于狱中自杀。
我明知今天向您陈述主张明天就可能伏罪受死,可是我决不想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