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别处的山。
引唐郑谷《登杭州城》诗:“潮来无别浦,水落见他山。”
宋苏轼《儋耳山》诗:“突兀隘空虚,他山总不如。”
⒉ 引申泛指山石。参见“他山之石”。
引唐苗神客《乙速孤神庆碑》:“於是爰勒他山,用旌斯烈。”
⒊ 指别处山上的石头。比喻磨砺自己,帮助自己成就的外力。详“他山之石”。
引《群书治要》卷四五引汉仲长统《昌言》:“可令王侯子弟,悉入大学,广之以他山,肃之以二物,则腥臊之污可除,而芬芳之风可发矣。”
三国魏曹丕《以郑称为武德傅令》:“龙渊太阿,出昆吾之金, 和氏之璧,由井里之田。礱之以砥礪,错之以他山,故能致连城之价,为命世之宝。”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部》:“类我者,我友之,亦不媿为攻玉之他山。”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司文郎》:“幸相知爱,故极力为‘他山’之攻,生平未酬之愿,实欲借良朋一快耳!”
⒋ 清查慎行的别称。
引清袁枚《仿元遗山论诗》诗之五:“他山书史腹便便,每到吟诗尽弃捐。”
他tā(1)(代)称自己和对方以外的某个人。一般用于男性。(2)(代)虚拟(用在动词和数量词之间):睡~一觉|唱~一曲。(3)(代)指别一方面或其他地方:早已~去|留作~用。(4)(代)本义:别的;其它的:别的;其它的
山读音:shān山shān(1)(名)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高~。(2)(名)形状像山的东西:冰~。(3)(名)蚕蔟:蚕上~了。(4)(名)指山墙:房~。(5)(名)姓。
难道我李氏贵为天子,还比不上崔氏吗?遂下令改以皇室李氏第一,皇后氏族长孙氏第二,崔氏与其他山东士族列第三。
而高科技新媒体则具有摧枯拉朽的强大功能,用“新媒体”的他山之“石”攻自身文化赘疣之“玉”。
他山之石:不想占用书柜空间的同志,可以在书房里增加一张折叠沙发,来客的时候打开即可。
勃朗峰比阿尔卑斯山所有其他山峰都高。
抗抗议有屁用,炸毁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玉不琢不成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是天武宗可以长盛不衰的秘诀之一。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于是他又接着看了下去,这一看不要紧,却是把自己的心脏都要吓得跳出来了。
两人梳理半天才变得井井有条,不管这属不属于自己的道但也是一段不朽传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多少都会对自己都有裨益。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读读总没坏处。